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田間地頭來了“農業服務員”

[ 作者:馬發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07 錄入:吳玲香 ]

原標題:田間地頭來了“農業服務員”新型農業服務主體興起

“今年59歲,小孩在廣州工作,這把年紀要管好果園體力上吃不消,技術也跟不上。幸好服務隊的大學生來幫我管理,花小錢買服務,省力又省心。”站在柚子樹下,梅縣區松口鎮大黃村村民葉叔說。

葉叔說的“大學生”,是梅州市農管家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專職技術員。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下,一批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興起于梅州的田間地頭,為農業轉型升級、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帶來嶄新活力。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對準“三農”,明確指出,總結推廣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經驗。其實,早在2013年,傳統農業大市的梅州就開始探索,創建“五專”(成立專門公司、組織專業人員、培訓專業技術、配套專業設備、提供專業服務)社會化服務模式。

高效農業呼喚社會化服務

初夏時分,走進梅縣區松口鎮,綠色的柚子掛在枝頭,一片欣欣向榮。上午7時,農管家的技術員分赴各自服務農戶果園進行指導。

“近段時間,要注意施肥方案,特別要注意防治黃龍病。”站在柚子樹下,農管家的負責人周葉春和葉叔交流。周葉春是華南農業大學的畢業生,80后。

在這些技術員中,大部分是農學科班出身的“大學生”。專業技術員走進田間地頭為農作物“把脈開方”,讓農戶信心倍增。從2014年成立公司開展服務以來,農管家指導管理農作物面積已超5萬畝。

這是梅州市農業服務社會化的一個縮影。

“在家種田,不如外出掙錢”悄然成為農民的“順口溜”。近幾年,隨著城鄉二元結構與經濟結構調整,農村生產力要素和環境不斷改變,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用工荒”成為農業發展“攔路虎”。

另一方面,在梅州農業生產中,逐步演化出“新農人”和“老農人”兩大類群體。其中,后者占了一半,多是靠農業謀生的散戶,存在規模小、土地碎散、財力有限、管理水平低下等生產難題。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梅州耕地面積約250萬畝,然而土地流轉阻滯,2014年全市土地流轉面積不到14萬畝,僅占耕地面積的5.6%。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梅州這種細碎化經營的現狀很難得到根本性改觀。”梅州市行業人士分析,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很多農村青壯年向城市、工業轉移,農村勞動力短缺、老齡化、低質化現象愈演愈烈,土地撂荒、用工荒問題愈發突出。如何解決農業轉型時期碰到的瓶頸,也就成了當前農業發展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梅州市農業局局長劉玉濤認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在于,要以組織化為抓手,不斷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同時大力發展經營性服務組織,以服務的規模化、專業化、個性化彌補經營的細碎化,“讓農業也能像其他行業一樣,花錢可以購買農業上中下游全程服務。”

早在2013年12月,梅州市以整縣推進的方法,在大埔縣啟動服務社會化試點,遴選廣東順興種養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作為首批試點主體,相繼成立了蜜柚修剪技術服務隊、機耕服務隊、、配方平衡施肥服務隊、果帶開墾服務隊等,專門從事經營性服務,主要面向鄉鎮散戶。

梅州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專業服務隊由技術人員組成,經過市、縣農業部門系統的培訓,再配備專業實用的機械設備,在基地規劃、梯田墾殖、田間管理、初級加工、產品流通、冷鏈保鮮等環節提供專業的經營性服務,解決種植散戶的農資、技術、市場等問題。

劉玉濤說,成立專門公司、組織專業人員、培訓專業技術、配套專業設備、提供專業服務等“五專”模式,是公益性服務的補充和延伸。

幾年探索,隨著經營性服務組織的發展壯大,梅州形成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與綜合服務相協調、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專業服務產生新盈利空間

在田地間,興寧市辰興種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糧大戶李志新準備迎接一年的忙碌。5年前,李志新開始幫助周邊農戶“代耕”“代育”,如今和120多戶農戶形成合作,“代耕”“代育”面積超600畝。

“幫助農戶代耕,每畝收費100元,代育(種子錢除外)每畝更便宜。”李志新表示,待稻谷成熟時,合作社還可以提供機械化收割,“比較耗費人工的環節由我們來提供服務,農民也樂意跟我們合作。”

梅縣區南口鎮的種糧大戶吳銀華則是采用更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除了幫助農戶代耕、代育1500多畝農田之外,還引進無人植保機為周邊500多戶農民提供病蟲綠色防控服務,面積達2000多畝。

通過專業服務公司幫助農戶現代化耕作,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節本增效。這是梅州市農業服務社會化的真實寫照。

經過數年探索,梅州已初步構建了以公益性服務為基礎,經營性服務為骨干,個性化“點單”服務與全程化綜合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衍生出技術外包型、聯戶作業型、莊園托管型、利益聯結型、綜合服務型五大類服務主體。同時,還不斷向周邊地區拓展實行跨區域作業,在服務范圍、種類、深度等方面深度延伸。

技術外包型受到熱捧。這是針對勞動能力較強,但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的服務對象,專業服務公司結合農時定期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

松口鎮金柚種戶葉叔就屬于“享受”技術外包的果農。“要施什么肥,需要多少農資,怎么管理,技術服務隊都會定時下來指導。由于技術支持,柚子量高質量,柚子收購價每斤比別人多出5毛錢。”葉叔覺得很值。

目前,傳統的技術、市場、農資等服務已經無法滿足各類經營主體對農業服務的個性化、全程化和綜合性的需求。2014年以來,梅縣區建立起了12家集“土地托管、農資銷售、農事服務、農產品購銷和融資服務”為一體,覆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的綜合型“農業服務超市”。如今,農業超市為5000多戶農民開展過農機服務。

土地租金居高不下是推高農業種植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地方土地租金已經占到種植成本的一半以上。在梅州社會化服務五大類主體中,“土地托管”服務無疑是化解土地規模經營難題的有效手段。

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承擔居高不下的土地租金不同,“土地托管”經營模式是在不改變土地承包權及經營權的情況下,對土地進行耕、種、管、收等全過程托管服務,合作社也不需要承擔高額的土地租金帶來的生產經營風險。既解決了“誰來種地”問題,又化解了租地帶來的規模化經營風險,受到了多方關注。

專家認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農機作業服務或者農業技術咨詢服務,為自身拓展盈利空間,幫助農民降低種植成本,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提高農民種植收益,是一種雙贏。

延伸服務提升農業發展能力

“農戶缺的不是農資,而是專業作物管理技術。”廣東天禾農資梅州配送公司總經理黃承富告訴記者,公司確立了“以農戶為中心、以作物為導向”的戰略,幫助農戶減少農資用量投入,控制經營成本。

去年,該公司在梅州各地舉辦了100多場村級技術培訓會,為農戶提供技術、植保、營養“三位一體”配套指導,以標準化種植管理引導農戶精準施肥、高效用肥。今年,該公司還將與梅州市有關部門加強合作,推進“天禾好金柚”貧困村技術惠農和實物惠農系列活動。

黃承富認為,梅州市主要農產品是金柚,提高金柚品質,實現“穩產、提質、增效”極為重要。除提供技術服務外,該企業還開始與農戶合作,在15個種植基地內實施標準化種植。同時,布局品牌、銷售渠道,延伸產業鏈條,去年“天禾好金柚”實現銷量1萬多箱。

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今年,梅州市農管家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除了主抓“馱娘柚”的金柚品牌,還在蕉嶺參與了1500畝水稻種植項目,計劃打造從種植源頭開始到標準化生產、品牌塑造、社會化服務全鏈條服務……

周葉春表示,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通過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形成農產品有效供給,對于農企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今年3月,梅州市農家邦現代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家邦”)進入梅州,為梅州金柚、慈橙、茶葉等作物提供土壤診斷、土壤修護、施肥套餐、技術培訓、品牌市場等一系列高效優質專業化服務,特別通過測土測葉定制施肥套餐,讓農作物“吃飽”不浪費,達到品質與產量、用土與養土相統一。

目前,該企業已經著手在梅州各縣建立“縣級農家邦服務站”“鎮級農家邦服務點”,根據當地土壤情況,專門定制符合當地土壤的平衡營養施肥方案。該企業總經理彭俊聲告訴記者,梅州高端農業服務市場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廣闊的開拓空間。短短數月,該企業已拿到一批金柚種植戶的合作合約,逐步在梅州布局以提升農產品品質為核心的平衡施肥專業技術服務。

種、養、產、加、銷,農業社會化服務猶如串起珍珠的鏈條,連接了農業生產和再生產的各個環節。記者走訪發現,部分農資企業也在向綜合服務商轉變,同時梅州農業社會化服務內容逐漸豐富、形式多種多樣,甚至有企業在解決農民融資難方面作出了大膽的探索。

“服務社會化的創新發展為突破經營模式、生產規模提供了多種可能。”劉玉濤認為,建立健全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僅持續性地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老化、技術滯后等原因導致的土地撂荒、用工荒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區域服務的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促進農產品變為農商品,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記者觀察:“農業服務員”期待更多關注

近年來,隨著專業合作社、農管家、農家邦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興起,梅州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服務組織和服務結構不斷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僅提高著農業生產各環節的生產效率,還可以通過社會化分工,延長農業產業鏈,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然而,記者走訪發現,這些“農業服務員”在現實中面臨著諸多的困局。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也困惑:我們服務農民,誰來服務我們?

以目前最為成熟的農機服務為例,早在2012年,梅州在山地農機研發與推廣方面先行探索,截至2015年5月,梅州市成立農機合作社共94個,全市水稻機械化綜合水平更是達到60%以上。然而,這些提供農機服務的組織有所感慨:如今開始步入智能化時代,老式農機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新機器配備競爭容易帶來巨大資金壓力。

由于競爭激烈,產品更替頻繁,大部分廠家都不愿冒壓貨風險大量生產配件。現行農機推廣和補貼目錄也存在“喜新厭舊”的現象。此外,舊設備會出現“找不到配件”的事件,新設備就近維修難度大。

有企業負責人反映:“在前期的推廣中,常常遭遇到農戶的不理解,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這是露天作業,受天氣影響的程度很高。一旦遭遇損失,農民常常歸咎于服務組織。”目前,各級部門有多種鼓勵農民種糧的補貼,但沒有扶持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的專項資金。

記者發現,在服務功能上,目前提供“一條龍”式服務的組織還是少數,更多社會化服務組織只能提供單項或多項服務。不少企業也擔憂:沒有政府的扶持,害怕扛不住風險,不敢進一步擴大規模。

行業人士希望,能夠得到多一點的關注,出臺一套專門針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法規及實施條例。在《農業技術推廣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法律條文基礎上,從市級層面對農業服務進行政策指導,使農業社會化服務成為綜合體。

農業具有前期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融資難等特點,“農業服務員”作為新興的經營主體,需要多一些關注。政府可以通過補貼等引導政策,確保高消耗易短缺生產資料的保有量。同時,對服務組織、相關企業合理扶持,支持金融機構將其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每年安排一定額度的信貸資金解決其季節性、臨時性經營資金不足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日報 2017-07-0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有码 | 午夜性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热久久99精品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 熟女一区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