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地方在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我們發現了一些好樣板,也發現了一些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和不足。”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7月20日在“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特色小鎮國際研討會”上如是說。
他列舉了這些“問題和不足”:一個是運動化,很多地方一哄而上,這是中國特別容易出現的問題,尤其是政府主導之后。第二,假鎮真園區,實際上它就是一個產業園區,連一個居民也沒有。第三,很多地方政府把特色小鎮作為一個投資平臺來打造,希望利用它來推動當地經濟的增長,帶有過強的功利性。第四,很多地方的特色小鎮謀求短平快的效果,根本不具備可持續。有一個房地產商在那兒一規劃、一蓋樓就起來了,可能投資上去了,滿足了上級政府的要求,滿足了很多的考核指標,但是,它是空鎮,沒有人也沒有產業,所以就出現了很多“鬼鎮”。第五,東施效顰,就是簡單模仿別的地方的成功案例,完全不考慮本地的實際情況。比如基金小鎮,不光是四川、浙江、蘇州、北京有,很多別的地方也有,但是中國有多少個基金會在各個地方去注冊、布局呢?結果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他說,中國在城市規模結構的政策方面,過去一直是延續所謂的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協調發展這樣一種導向。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大城市越來越大之后的一些問題。所以,政府官員,特別是很多從事規劃的官員,特別希望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能夠發展得更好,能夠吸引更多人口,吸引更多的產業和要素。但是,現實并不是很令人滿意,中國縣城以下的小城鎮,占整個城鎮人口的比重只有10%左右。65%以上的城鎮人口在地級以上的城市,至少是中等城市以上的城市。但是,我們促進小城鎮發展的決心似乎從來沒有動搖過。
在他看來,一個好的特色小鎮的發展,還是要遵循一些基本規律。從一些案例來看,它們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要以人為中心。因為鎮是人居住和就業的地方,一個好的鎮一定要有好的產業支撐,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要有好的公共服務,包括基礎設施、公共醫療、教育,這些都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的條件。要有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此外,還要有不同于大城市的特色。
徐林認為,真正好的特色小鎮的建設,一定要實事求是,要立足長遠、突出特色,特別是要強化內涵的建設,使得小鎮是有內容的,而不是空洞的;是為人服務的,適合人宜居、宜業的,同時在生態上面也要可持續,這樣的小鎮才可能是不斷發展壯大,才有希望成為千年小鎮。(記者 楊哲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新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