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千村一面”的鄉村能叫美麗嗎?沒有文化只能是空殼!
Q1:朱教授您好,您曾經在鄉村調研的時候,提出過“將來誰來種地”的話題,那您覺得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應該怎樣解決“未來誰種地”這個問題呢?
朱啟臻教授:未來誰種地和未來誰建設美麗鄉村,兩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目的就是激發鄉村的活力,復興鄉村文化。當然,這種鄉村活力不能靠老年人來實現,必須由年輕人發揮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作用。
美麗鄉村建設,把部分外出的年輕人再吸引回來返鄉創業,他們就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主體。發展生產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因為沒有產業支撐就沒有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沒有農業產業發展,也就沒有美麗鄉村可言。
美麗鄉村建設和未來誰種地問題是鄉村發展的兩個關系密切的方面,沒有美麗鄉村建設就沒有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就難以解決“未來誰種地”的問題;同樣,不解決未來誰種地的問題,也難以有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所以,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環境因素,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同時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這就是大家所一致認可的,美麗鄉村建設關鍵是人的問題。
Q2:您認為,只有鄉村才具備傳承、保護和發揚光大中國傳統文化的功能,那您覺得鄉村文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哪些重要作用?我們又應該如何更好地保護傳承鄉村文化呢
朱啟臻教授:我們都說,鄉村是文化的“根”,然而,這個“根”在哪里,很多人就不清楚了。實際上,鄉村文化存在于整個村落的生產與生活形態之中,包括農家院落形態、村落空間與社會結構、家庭與家族、鄰里關系、生活方式、民俗與習俗、民間信仰以及鄉村建筑等,這些都是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
鄉村文化是美麗鄉村的“魂”,沒有鄉村文化,鄉村建筑搞的再“美麗”也只能是空殼,徒有其表。在實踐中,確實有這樣的教訓,新的鄉村建設好了,但是鄉村文化被破壞了。一些項目要鄉村不要農民,把農民排除在村落外,把鄉村變成了沒有村民的“景點”,當然,也不再有什么文化可言。傳承和保護鄉村文化,除了保護鄉村文化有形和無形的載體,最重要的是培養有文化的農民。
Q3:鄉村傳統文化的保護固然重要,但您也曾說過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在于人,在于農民,那么您認為我們應該培養什么樣的新型農民?如何培養他們?在農民職業培訓方面我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朱啟臻教授: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文化建設,當然必須以農民為主體,不是外來人為農民做主。這就要培養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也就是培育新型農民,中央反復強調培育新型農民的重要性,各地方也積累了不少成功的做法。
最主要的措施是通過制度創新,創造出適合新型農民成長的社會環境。我就這個問題發表過一些文章,其中的建議有:1. 創新土地制度,特別是土地流轉制度,沒有科學合理的土地制度,新型職業農民是不可能生成的;
2. 加大和完善政府對農業的扶持政策,越是新型農民、規模經營,越是需要政府的支持;
3. 完善戶籍與人口流動制度,要允許、鼓勵城鄉要素的自由流動,不要人為限制流動;
4. 要發展完善的社會化服務,包括農業生產服務和農民生活服務;
5. 要強化農民的培訓教育制度,給農民最適合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如果說目前新型農民培育存在問題,那也是表現在這些方面,受到這些方面的制約。在成都,我們考察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考察了土地股份合作,有不少創新和突破,這些都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經驗,值得全國美麗鄉村建設借鑒和學習。
Q4:您的著作《留住美麗鄉村》中重點討論了“鄉村價值”問題,那您認為在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和提升鄉村價值呢?
朱啟臻教授:多年來,我一直呼吁保護鄉村,因為鄉村具有城市不可替代的價值。這個問題起初是不被人認識的,直到總書記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沒有美麗鄉村就沒有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這才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各種力量都進入到了鄉村,為鄉村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鄉村建設,由于對鄉村價值認識不全面或者根本缺乏認識,在建設鄉村的過程中,強調了某一方面的功能,卻損害了更多功能,甚至按照城市建設思路一張圖紙到處復制的現象也是有的。要提升鄉村價值,首先就要清楚鄉村應有的價值,在我的著作中提出了六個方面,即鄉村的生產價值、生活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教育價值、文化價值等。實際上,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它們都是鄉村特有的價值。
要提升這些鄉村價值,首先要尊重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城鄉之間,也體現在各種村落之間;不同地區、同一地區的不同村落都有其不同的特點,美麗鄉村不要消滅差異而要突出特色。其次要研究鄉村價值存在的條件和載體,只有把這些內容搞清楚了,美麗鄉村建設才不會人云亦云,才不會千村一面。其三,要把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保護是基礎,但保護是為了更好的利用和發展;要讓農民享受現代文明成果,就必須把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
成都市推行的“小、組、微、生”美麗鄉村建設標準以及蒲江縣舊村改造提出的“建、改、保、用”原則,是很好的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值得在全國推廣。
Q5:我們首屆中國美麗鄉村論壇的主題是“面向2020年的美麗鄉村建設”,請您為我們暢想一下,您心中的美麗鄉村是一幅怎樣的圖景?結合我們這次的論壇,請您對“美麗鄉村”建設提出寄語。
朱啟臻教授:每個人心目中的美麗鄉村可能是不同的,而我心中的美麗鄉村則是傳統與現代高度融合的鄉村。在這樣的鄉村里,既有傳統美德的延續、能享受到田園風光,同時又能享受到現代化的便利生活和文明成果。
換句話說,城市可以享受到的,鄉村人也可以享受到,但是城市沒有的,鄉村卻可以具備,如綠水青山,新鮮空氣、自然與農業景觀等,鄉村將成為很多人渴望和向往的地方。具體地說,美麗鄉村應該是生產發展、生態環境優良、方便村民生活、有文化的和諧社區。
如果讓我講句寄語的話,我想告訴大家,只有尊重鄉村、敬畏鄉村,才能理解鄉村和保護鄉村,也才能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朱啟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
(采訪寫作:杜青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美麗鄉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