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會”,格外引人關注。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便成為今后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的風向標。透過這份報告,我們看到的不僅有扎實準確的數據,靈活適度的政策以及穩中求進的經濟目標;更看到了“為政之道,民生為本”的調控和改革措施,尤其是黨和政府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重中之重的堅定決心。
許多“兩會”代表委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精準扶貧可不能光是扶錢,更要扶智。”長期關注農村發展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新鄉輝縣市張村鄉裴寨社區黨總支書記裴春亮說,“這是一招組合拳。”“智的扶貧”更加關鍵,只有腦袋“富”了,才能讓口袋一直富下去。怎么讓腦袋“富”?最重要的就是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從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更有代表建議,設立農民節,引導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關懷農民,共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那么,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呢?首先,要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為此,既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又要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要深化農村改革,特別是各項體制性、制度性改革。但是,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談何容易,哪一項都離不開資金的扶持。因此,只有加快建立健全現代農村金融制度,才能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
作為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農村金融服務不到位,農業現代化自然受影響。在過去,由于農民缺乏抵押物、農村地區信用評級較低、農村金融網點缺乏等因素,對于我國這樣的一個農業大國而言,融資難、融資貴一直困擾我國農村發展和中小企業成長。2016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攻堅戰”,農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一方面,通過在農村地區加快設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以及民營銀行、村鎮銀行等,增加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數量,同時結合互聯網金融等方式,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和效率,構建多層次、廣覆蓋、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另一方面,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使農民土地使用權、宅基地等作為抵押物成為可能,增強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更好地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助力精準扶貧工作。
許多代表委員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農村金融領域。從民間金融、草根金融到解決涉農企業融資難的著力點、服務實體經濟所需的金融創新,作為“金融”與“三農”的聚合平臺,農村金融無疑成為 “兩會”關鍵詞之一。
事實上,為了加大對“三農”的金融支持力度,今年的一號文件從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村產業融合、城鄉協調發展和農村改革等方面,對未來一段時期“三農”改革發展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尤其是在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方面指明了正確方向。一是對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建設及發展方向進行了明確規劃,普惠金融服務得到增強;二是提出了以農信社省級聯社再改革為突破口的農村金融改革要求,增強農信社系統支農功能;三是吹響了金融機構下沉“三農”服務集結號,使涉農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從口號形式上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四是給了地方政府更大金融監管權,落實了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機制;五是鼓勵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為解決“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奠定了堅實基礎。另外,突出了涉農貸款地位,建立了“三農”貸款考核機制,完善了農村保險機制,為“三農”穩健發展撐起了“保護傘”。
許多代表委員圍繞農村金融問題進行了深入具體的討論。繼去年提出《推動產業鏈普惠金融發展》的提案后,全國政協委員、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的“兩會”提案是《關于建立新型農業普惠金融體系的提案》,這已經是潘剛3年來第二次提交這方面的提案了。潘剛希望借助“兩會”契機,讓普惠金融為更多的產業服務。潘剛表示,不僅要鼓勵龍頭企業設立普惠金融機構支持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和農戶發展,還需要政府、龍頭企業和金融機構聯合創新,“協力打造更具特色的農業普惠金融服務模式”。
此外,因土地經營權至今沒有通過法律確認合法地位,涉農金融機構難以對土地抵押貸款持續跟進,農村集體土地的資產權能難以完全發揮。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長楊小平在“兩會”上提交了《關于確立土地經營權法律地位的建議》。他建議,為順應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改革趨勢,相關部門應緊緊圍繞全面依法治國目標,完善土地制度規定,系統修改《物權法》和《擔保法》等法律規范,進一步優化農村產權結構,明確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探索頒發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權屬證書,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離后對土地承包權人和土地經營權人的法律保護。
這些提案無一不是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緊密相關,無一不飽含著代表委員的心血和期盼,那就是集各方合力推動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顯著提升“三農”、小微企業和縣域經濟的金融服務水平。一部鏗鏘激越的“農村金融改革進行曲”已然奏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金融時報 2016-03-2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