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業部:集體資產股權管理有兩種模式最終由群眾決定

[ 作者:第一財經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1-03 錄入:吳玲香 ]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了總體部署。

3號,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針對第一財經記者提問為什么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中股權管理提倡實行不隨人口增減變動而調整的方式,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稱,在實踐中,股權管理主要有兩種形式或者說兩種模式。在確定管理模式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要由群眾來選擇和決定。

他解釋說,一種是動態管理,也就是能夠在一定時期內隨著人口的增減而調整股權或者份額。第二種是靜態管理,生不增、死不減,保持穩定。從現在已經開展的改革和已經進行的試點來看,多數地方或者說多數老百姓是選擇靜態管理模式的,不以人口的增減和變動,而隨時隨意去調整股權關系。

比如,廣東佛山市南海區搞股份合作制改革已經搞了20多年,到今天為止,仍然是限定在社區內,他們的說法就叫做確權到戶,戶內共享,社內流轉,長久不變。從中央安排的29個縣來看,有24個縣是選擇的靜態管理的模式,不隨人的變動而隨意調整。從這一點上看,應該說是多數群眾的選擇。

陳曉華表示,同時從制度設計上來看,農民的幾項基本權利應該相互銜接,農民的土地承包關系要求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正因為這樣,所以中央提倡不以人口的變動而隨時來調整股權。

至于《意見》中提到探索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有償退出的條件和程序,現階段農民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有償退出不得突破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范圍,但是可以在本集體內部轉讓或由本集體贖回。之所以要限定退出范圍,陳曉華稱,不論是流轉范圍的確定,還是運行規則的制定,最為重要的是要有利于保護農民的基本權利,包括財產權利和民主權利。

他提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經濟組織有很大的不同,按照法律規定,它的財產屬于成員集體所有。同時,農村集體經濟還有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它的社區性,主要表現在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集體所有。針對這種特殊性,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特別是防止外部資本的侵占,文件明確兩點:第一,改革的范圍嚴格限定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第二,股權的流轉不得突破集體經濟組織的范圍。這兩點規定非常重要,現階段也是符合農村實際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財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天摸天天添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120秒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