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7日在京召開,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徐鳴在會上表示,2017年國家糧食局將扎實有效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加快玉米“去庫存”,并將切實增加有效供給。
據悉,2016年全年各類糧食企業(yè)共收購糧食9200億斤,銷售政策性糧油1185億斤,同比增加216%。2016年,全國“糧安工程”年投資53.7億,加上前3年中央投資累計達300多億元,帶動地方和企業(yè)配套投資近1000億元,極大改善了糧食流通基礎設施條件。
徐鳴表示,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改革玉米臨儲政策入手,下一步還要研究完善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東北三省一區(qū)要繼續(xù)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進一步激活購銷主體,保障收購資金,做好防范風險的準備,防止出現大面積“賣糧難”和農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實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地區(qū),要深入研究如何完善政策,更好地發(fā)揮市場的引導調節(jié)作用。
他表示,國家糧食局將配合做好擴大燃料乙醇產量和使用區(qū)域工作,并且要深入研究探索消化玉米庫存的新門路。結合發(fā)展產業(yè)經濟,加大力度支持玉米加工轉化。要加快政策性糧食競價交易,鼓勵多元主體收糧,鼓勵企業(yè)和農民多存糧,努力減少政策性庫存增量。
據悉,近年來全國新建糧食倉容1582億斤,其中去年新建近200億斤,現代化倉型比例大幅提高,“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帶動了功能提升。糧食物流設施同時也得到了加強。近年來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0.3億元支持建設糧食物流設施,形成了一批多功能糧食物流園區(qū)。
徐鳴表示,從生產看,糧食生產連獲豐收,但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我國糧食產量由2003年的8613億斤增加到2016年的12325億斤,且連續(xù)四年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在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結構性矛盾越來越凸顯。”
據悉,在品種上,玉米、稻谷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小麥優(yōu)質品種供給不足,大豆產需缺口巨大。布局上,糧食生產日益向東北等水熱條件并不占優(yōu)的北方核心產區(qū)集中,13個糧食主產區(qū)占全國糧食產量的75%以上,糧食跨區(qū)域流通和平衡的壓力越來越大。
徐鳴表示,目前我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尚不完善,資源要素配置扭曲,糧食流通環(huán)節(jié)“高庫存、高進口、高成本”問題十分突出。
據悉,當前糧食庫存處于歷史高位,財政負擔重、資源浪費大。一方面是“高庫存”,另一方面又“高進口”,特別是大豆和玉米替代品進口大幅增加,這既有生產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也有市場價格扭曲等流通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的問題。
“受流通現代化水平低等因素影響,我國糧食流通成本偏高,比發(fā)達國家平均水平要高1倍多。加快糧食流通改革發(fā)展,有效化解“三高”并存問題,是擺在我們糧食部門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徐鳴表示。
他表示,下一步要更加注重滿足城鄉(xiāng)居民日益提升的中高端糧油消費需求的同時讓種糧農民通過市場增加收入,推動糧食加工業(yè)改造升級,增加中高端產品和精深加工產品供應,由保障“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轉到推動“種糧能賺錢、吃糧促健康”。
他強調,要確保不發(fā)生大面積“賣糧難”,無論怎么改革,都不能影響糧食的生產能力,尤其不能出現大面積“賣糧難”,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底線之一。”
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網轉自:中國日報2017年1月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