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域經濟
“古鎮燈飾銷量占國內燈飾市場70%以上份額。”“東升鎮將把棒球產業作為城鎮建設、經濟轉型的突破口。”“兩萬畝八大公園環抱,金鐘湖具有‘金珠落玉盤’的獨有綠色條件。”……1月7日上午,中山市政府會議中心內上演了一場別樣的PK。現場要求放PPT作整體規劃展示,嚴格限制在10分鐘內演講完畢,中山的25個鎮(區)現場拿出了33個“特色小鎮”創建方案,爭奪中山市第一批市級特色小鎮名額。
“中山之前的專業鎮是經濟發展的特色。現在特色小鎮就是在原有專業鎮基礎上解決發展、生態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把它們結合起來提升城市的品質。”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曹小曙對中山創建特色小鎮的評價頗具代表性。
從注重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專業鎮,到更注重產城融合的特色小鎮戰略,中山正在下一盤什么棋?
A 特色小鎮路演
各鎮區33個項目同臺“競技”
“‘古鎮燈飾’銷量占國內燈飾市場70%以上份額,并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全球燈飾銷售中心,展銷賣場超300萬平方米,每天常駐古鎮鎮的國外采購商近1000人……”第一個出場的是古鎮鎮黨委書記劉建輝,他匯報了古鎮燈飾特色小鎮建設情況。
在這場特別的路演上,除了中山所有鎮(區)的代表,還有從北京、深圳等各地趕來的19名專家評審。他們從產業特色鮮明、投資效益顯著、創新創業活躍、環境和美宜居等角度對路演的33個特色小鎮方案進行打分。
“各個小鎮把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都進行了展示,并且讓企業參與評審和交流,這次的路演形式非常新穎。”深圳佳都創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孔觀宇告訴記者,在參與評審的同時,不少企業也對中山各個特色小鎮的規劃和項目表示了興趣,“我們公司就對其中智慧城市類和PPP模式的項目有投資意向。”
記者梳理中山各鎮區推選的特色小鎮名單,發現所有特色小鎮都是依托鎮區原有的特色產業和資源,在專業鎮基礎上發展為整個城鎮建設的規劃。“特色小鎮與一般意義的專業鎮是有所區別的。從申報的特色小鎮創建方案看,各個鎮理解是比較一致的,本身專業特點非常明顯的中山各鎮,如果可以在城市功能上進一步完善,做好整體規劃和建設,那各鎮區的城鎮轉型肯定能上一個新臺階。”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顧問、高級經濟師曾毓昌如是說。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傳統的家電生產地南頭鎮和黃圃鎮分別提出品牌家電和智能家電小鎮概念,燈飾生產地古鎮鎮和橫欄鎮則以燈飾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突破口。在健康醫藥產業上,西區主推中醫養生概念、火炬則打造智慧健康小鎮,南朗提出“華南中醫藥健康小鎮”。此外,各鎮區紛紛利用自然資源和產業資源發展旅游業等第三產業。其中,大涌依托紅木提出“中國紅木文化旅游特色小鎮”、神灣則發展航天和游艇旅游小鎮、南朗打造“翠亨旅游小鎮”,從名稱上直接提到旅游的就有5個小鎮。
“特色小鎮與專業鎮有相近的地方,但專業鎮側重培育產業集群,廣東上一個階段專業鎮做得很好,這一輪特色小鎮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創新創業的發展平臺,是結合了‘宜游’和‘宜居’等因素在內的創新孵化平臺。”廣東省珠江發展規劃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羅小虹認為,特色小鎮要為產業集群服務,這些產業集群可能是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也可能是通過特色小鎮建設吸引過來在小鎮周邊布局。
“各個特色小鎮的規劃都是50億甚至上百億規模,引入社會資本充分參與可以幫助這些項目盡快落地。而社會資本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企業特色與活力帶來的科研成果、高端院校。”孔觀宇認為,更多社會資本的參與,也可以在產業鏈上帶來延伸,帶動中山產業升級。
B 破解城鎮轉型
特色小鎮更注重產城融合
“特色小鎮離不開特色的產業,中山是一鎮一品發展起來的專業鎮發展模式,中山專業鎮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較有特色的產業,目前也存在轉型升級的問題。”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仕倫提出的困境,事實上中山市正在著力解決。
中共中山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山現有體制和發展模式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四個難以為繼”。報告還提出要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堅持產城一體、城鄉統籌、創新驅動、文化引領、生態優先理念,打造一批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游與社區功能的主題特色小鎮。
“傳統專業鎮很難兼顧產業、生態、資源、空間布局等方面,過于偏重產業本身發展或形成特色產業。特色小鎮強調的是生產、生活和生態的融合,即‘三生融合’。”梁仕倫強調,不僅要凸顯特色產業,也要注重產城一體,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形成生態宜居的特色,結合當地民風民俗形成地方文化特色。
曹小曙也認為,中山之前的專業鎮是經濟發展的特色,是以主導的產業來劃分。現在特色小鎮就要在原有專業鎮基礎上處理好發展、生態環境與城市治理之間的關系,更注重產城融合。特色小鎮的建設對中山是一個創新提升的舉措,可以進一步提升城市景致,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是專業鎮未來轉型升級的路徑。
特色小鎮與專業鎮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互補的。在羅小虹看來,專業鎮更注重生產制造環節,但特色小鎮在制造的基礎上進一步往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更注重科技研發、創新、營銷等。
“然而特色小鎮建設也需要尋找到有機的聯系,而不是完全相互競爭和排斥。中山的城市結構比較合理,但單獨讓每個小鎮分開發展不利于長遠發展。”曹小曙說,中山市最近提出了“一中心四組團”發展模式,以主城區為核心,同時規劃東部組團、東北部組團、西北組團和南部組團。他認為,特色小鎮建設是自下而上的,所以中山市委、市政府也提出組團發展,組團是自上而下的。“這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既可以發揮特色小鎮的優勢,又能找到中山創新發展的方式,促進未來協同發展。”
“目前中山的發展格局中,交通已得到很大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在拉動城市發展的作用很突出,軌道交通和高鐵都已經落實。”曹小曙說,現在特色小鎮的建設,將是未來中山城市發展的抓手。在新階段,中山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特別是專業鎮經濟發展,急需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而特色小鎮有望成為中山破解“四個難以為繼”難題的一把鑰匙。
■專家解讀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曹小曙:特色小鎮應組團發展而非相互排斥
特色小鎮要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個是特色小城鎮,一個是特色小鎮。中山之前的專業鎮是經濟發展的特色。現在特色小鎮就是在原有專業鎮基礎上解決發展、生態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把它們結合起來提升城市的品質。
特色小鎮的建設對中山是一個創新提升的舉措,可以進一步提升城市景致,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是專業鎮未來轉型升機的路徑。專業鎮以經濟為主,以主導的產業來劃分,特色小鎮可能以自然環境和生態為特征,不偏重產業,特色是綜合的。但目前階段發展特色小鎮,以經濟為基礎可以理解。
中山的城市結構比較合理,但單獨讓每個鎮分開發展不利于長遠發展,特色小鎮之間也需要尋找到有機的聯系,而不是完全相互競爭和排斥的。所以市委、市政府也提出組團發展,組團是自上而下的,特色小鎮建設是自下而上的。這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既可以發揮特色小鎮的優勢,又能找到中山創新發展的方式,促進未來協同發展。
各鎮區提出的特色小鎮建設方案都關注物質性建設,過分注重物質形態規劃和考慮,很少關注“人”。特色小鎮最終也是為人服務,既包括外來人口也包括本地人口,以土地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轉變,這也是新型城鎮化的要求。在評分指標中,“環境和美宜居”這一項才和“人”更相關,但大家論述得不多。特色小鎮建創客空間也需要人,但人從哪里來大家思考得不多。
接下來中山建設特色小鎮需要考慮好幾個方面,解決好幾個關系問題。首先是處理好城市、小城鎮和村莊三者之間的關系。其次是發展、保護和利用之間的關系,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和景觀,特別是農業景觀之間的關系要怎么處理。第三是政府、企業和市民之間的關系,特色小鎮很大程度上還是靠市場的力量來推動,不可能單純依靠政府。前30年城市規劃是為建設服務,現在城市規劃要為治理來服務,建設是中間環節,所以還要處理好規劃、建設和治理三者之間的關系。中山的城市治理已經不錯,但還可以更好,給國家做典范。
現在中山的發展格局,交通已得到很大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在拉動城市發展的作用很突出,軌道交通和高鐵都已經落實。現在特色小鎮的建設,將是未來中山城市發展的抓手,對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廣東省珠江發展規劃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羅小虹:從“宜創、宜業、宜游”加強對人的吸引
在中山特色小鎮的方案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很有意識向創新驅動、優化環境、吸引高端人才和要素促進地方發展,各個鎮都有往這個方向去規劃,這點非常好。在珠三角這樣城鎮密集和產業密集的地區,特色小鎮是優化發展的選擇,也是未來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的方向。評選結果不重要,這也只是各個小鎮初步的思路和想法,接下來還需進一步深化完善規劃和建設實施方案。
“我認為各個小鎮需要關注以下幾點內容:特色小鎮需要宜創、宜業、宜居和宜游。”現在多數小鎮強調的還是“宜業”,對產業的發展考慮比較多。接下來特色小鎮的規劃需要更多考慮其他方面。“宜創”就是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吸引創新平臺和人才過來創業和就業。其次是“宜居”,中山本身就是宜居的城市,但特色小鎮是要吸引高端要素和產業的高端環節,這背后都是高素質人才,他們對宜居的要求更高,更注重文化、精神層面的體驗,對教育、醫療、交流的空間等公共服務的要求更多,所以特色小鎮宜居的建設標準應該比一般城鎮建設更高。“宜游”也是吸引高端要素的重要因素。特別現在整個珠三角都進入了后工業化社會。一些高端人才、創意設計大師更向往一些環境優美、生活和工作能夠一體化的地區。如果特色小鎮能夠和“宜游”、產業文化和體驗結合起來,一方面能提升小鎮美譽度,另一方面也使自身更具吸引力。
珠三角發展到今天,高素質的“人”已經成為各種生產要素中最關鍵的一環。只有吸引到人,才有可能會有新的創意和產業。特色小鎮也好,專業鎮也好,都需要從“宜創、宜業和宜游”這三方面加強對人的吸引。
特色小鎮與專業鎮有相近的地方,但專業鎮是培育產業集群的,廣東上一個階段專業鎮做得很好。這一輪特色小鎮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創新創業的發展平臺,是結合了旅游和宜居等因素在內的創新孵化平臺。特色小鎮在制造的基礎上進一步往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更注重科技研發、創新、營銷等。
特色小鎮是專業鎮進一步優化升級,提升區域甚至全球影響力的重要發展途徑。這次各鎮區提出的方案中,有幾種類型是有中山特色并且符合特色小鎮發展導向的,比如結合文化和生態資源做文化旅游和休閑旅游的,做大健康產業和智能制造的,以及在傳統產業基礎上創新升級的。特色小鎮也是要為產業集群服務,這些產業集群可能是在原有基礎上提升的,也可能是通過特色小鎮建設吸引過來在小鎮周邊布局,特色小鎮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必須與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協同。
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仕倫:特色小鎮強調“三生融合”
特色小鎮離不開特色的產業,中山是一鎮一品發展起來的專業鎮發展模式,中山專業鎮是圍繞產業發展開始的,從項目建設到城鎮發展都是圍繞特色產業本身展開。中山專業鎮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較有特色的產業,目前也存在轉型升級的問題,特色小鎮就是專業鎮的升級版。
古鎮入選了廣東省第一批特色小鎮建設,中山其他鎮也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像大涌的紅木、民眾的生態農業、南朗的旅游、沙溪的服裝等。特色并不是說別人有的中山不能再有、要明確錯位,特色是相對的,只要能在現有基礎上提煉優勢,不斷改進升級,就是特色小鎮的特色。
浙江在全國比較早開展特色小鎮建設,出現了很多電商小鎮、互聯網小鎮、金融小鎮等。中山特色小鎮建設和江浙地區有不少區別,中山要一方面充分借鑒其他地方特色小鎮建設的成果,還要再結合中山專業鎮發展實際來明確特色。
國內很多特色小鎮是從零開始建設的,以1.5平方公里土地為核心建設區,在4平方公里內開發,有不少小鎮建設淪為房地產圈地開發。而中山的特色小鎮不是從零建設,需要新劃一塊地,而是在原有專業鎮基礎上優化、提升和整合。中山16個專業鎮已經形成了較有特色的產業,這是很重要扎實的基礎,特色小鎮最核心的基礎還是特色產業。
地方特色文化如何與產業、城市發展結合,地方自然風貌如何體現在城鎮建設中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目前,中山以產業為主導的專業鎮發展模式在促進經濟增長、形成特色產業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產業區、工業區和生活區混雜,失去了中山山水密布的自然生態風貌,形成了不少沿路發展和帶狀發展格局,像105沿線都屬于這種情況。
中山前些年是以推進特色產業集聚和發展為主,鎮區建設都圍繞此開展。但傳統專業鎮很難兼顧產業、生態、資源、空間布局等方面,過于偏重產業本身發展或形成特色產業。特色小鎮強調的是生產、生活和生態的融合,即"三生融合”,同時兼顧特色產業、特色文化和特色自然資源。不僅要凸顯特色產業,也要注重產城一體、強調生態,不斷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形成生態宜居的特色,結合當地民風民俗形成地方文化特色。
總之,特色產業、特色資源和特色風貌應該是相統一的,中山特色小鎮建設除了進一步凸顯特色產業,同時應更注重生態、生活完善。中山未來城市發展格局應該是中心城區、副中心城市,剩下的專業鎮發展升級就走特色小鎮的道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日報》2017年1月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