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由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編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新方位》一書正式出版發行。本書是國內首部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方位的權威著作,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從“怎么看、怎樣辦、如何干、為誰干”四個角度深入分析中國經濟新方位。本文系該書第九章“新空間——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第一節摘編,以饗讀者。
城市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市發展波瀾壯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5年的56·1%,城市數量、城市規模、城市經濟總量也有了較快的發展,我國城鎮化和城市發展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要堅持以人為本,順應發展規律,因勢利導,趨利避害,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積極穩妥扎實有序推進城鎮化,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鎮化和城市發展道路。
一、正確理解新型城鎮化的科學內涵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分析了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形勢,討論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了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部署。新型城鎮化的提出,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新要求、新部署,正確理解新型城鎮化的科學內涵,是準確把握新型城鎮化的精神實質,自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部署,以更積極的態度和作為適應新常態和新發展理念的基本要求。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是中央對新型城鎮化科學內涵的高度概括,是中央深刻認識世界和中國城鎮化發展規律、客觀分析我國城鎮化發展形勢、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理論創新成果。
以人為本是新型城鎮化的實質,也是城鎮化科學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堅持城市建設和城鎮化同步推進,不斷提高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使城鄉居民平等參與城鎮化進程,共同分享城鎮化發展成果,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化同步,就是要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城鎮發展與產業支撐、就業轉移和人口集聚相統一,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優化布局,就是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科學規劃建設城市群,合理控制城鎮開發邊界,優化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生態文明,就是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
文化傳承,就是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稟賦,體現區域差異性,提倡形態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
二、準確把握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任務
推進城鎮化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遵循規律,因勢利導,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根據國內外城鎮化發展的經驗教訓,結合城鎮化自身規律,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的主要任務是:
第一,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化的本質是農民進城就業、生活,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一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戶條件。二要適應農業轉移人口高流動性要求,盡快實現社會保險權益可順暢轉移、接續,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教育、就業、醫療衛生、養老、住房、基本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三要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房地產價格理性回歸;同時,積極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體系,逐步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四要加強農業轉移人口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五要多渠道籌措資金,解決農民工市民化的高額成本。
第二,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要在國家現代化戰略布局的框架下,認真研究制定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綜合性的政策措施,既要優化宏觀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觀空間治理。要合理確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功能定位、產業布局、開發邊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一體化、網絡化發展的城鎮化新格局。特別要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考慮不同規模和類型城鎮的承載能力,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合理引導人口流向和產業轉移,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科學布局,加快構建和完善“兩橫三縱”的城鎮化戰略格局。科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積極挖掘現有中小城市發展潛力,優先發展區位優勢明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中小城市。
第三,提高城鎮化管理和城鎮建設水平。要加強城鎮化宏觀管理,制定實施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強重大政策統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創新、依法治市,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在實際工作中,要注重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性。
第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形成城鄉共同發展新格局。一是要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二是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培育發展充滿活力、特色化、專業化的縣域經濟,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轉移和輻射帶動鄉村發展能力。三是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增強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四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規劃城鄉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并軌、標準統一。
三、不斷總結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工作方法
一是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一方面,要尊重市場規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凡是通過市場機制能夠解決的問題,應當由市場機制去解決,通過市場機制難以解決但通過中介機構能夠解決的,應當通過中介機構去解決。另一方面,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城鎮化進程中提供公共物品,制定市場規則,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在城市布局和規劃、社會公平、保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產業規劃、法制建設、制度創新方面履行自己的責任,重點提高提供公共服務和宏觀調控的能力,解決和彌補市場失靈問題。
二是要科學規劃,加強頂層設計。中央政府統籌總體規劃、戰略布局和制度安排,各地綜合考慮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設管理等多種因素來制定本地區的城鎮化規劃。制定城市和城鎮化規劃,要重點突出其科學性、指導性、公開性、強制性、可持續性。
三是因地制宜,鼓勵探索創新和試點先行。由于各地在地理位置、人口總量、資源稟賦、環境狀況、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發育程度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異,所以,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選擇本地的城鎮化水平、速度、模式和城市規模、形態和空間布局,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一項基本原則,切忌生搬硬套和一刀切。堅持探索創新和試點先行,實現重點突破,總結推廣經驗,積極穩妥扎實有序地推進新型城鎮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