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遲福林:改革開放快40年了,不能再保留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了
2017年兩會是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協第十二屆的最后一次全會,這5年來,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自己的參政議政工作是怎樣看的?《中國新聞周刊》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聊了聊。
中國新聞周刊:你今年的提案是什么?
遲福林:我今年一共是3份書面發言,7份提案,這也是我當兩屆政協委員10年最多的一次。7份提案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關于整治加快改革,有關于建議盡快出臺服務業市場開放的行動方案,建議加快落實農民土地財產權,建議2020 讓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成為歷史,建議加快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其他3份提案來自海南,針對海南的具體問題提出的具體建議。
中國新聞周刊:關于盡快出臺服務業市場開放的行動方案,這條建議的具體想法是什么?
遲福林:2016年,中國服務業占比已經達到51.6%,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客觀地看,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形成轉型增長的新動力。第一,可以拓寬社會資本投資空間,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擴大服務型消費的有效供給;第二,可以有效對接國際、國內市場,拉動外來投資,做強服務業這個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第三,可以促進“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推動雙邊、多邊投資貿易談判進程。
中國新聞周刊:你擔任政協委員有10年了,這10年中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遲福林:變化有兩個。一是社會越來越關注兩會,兩會的提案在國家決策、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是日益增大的。第二是我自己作為一個委員,感到身上的責任也越來越大,每年我都認認真真的來思考提案,做一些調研,跟我的同事們一起來討論,而到了兩會期間就集中精力來討論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所以,我第一年做委員的時候只有2份提案,今年是7份提案,就是希望能夠通過調查研究,把社會關注的一些重大問題和自己專業關注的東西結合起來,能夠推進這方面的一些進展,起到參政議政的作用。
中國新聞周刊:有遺憾的地方嗎?
遲福林:我最大的遺憾就是因為工作的關系,有些政協重大的全國性調研活動沒能參加。比如說東北振興調研,我那時候在國外,參加不了。有些調研活動是很重要的,對于深入了解社會、反映社會問題有很大作用。
中國新聞周刊:這10年中上交的提案,得到的反饋怎樣?
遲福林:反饋的情況總體上比較好。最開始,有些部委還是有點應付工作的意思,他們只是對提案做解釋,然后把這個解釋當做反饋發給你。現在不一樣了,凡是提案涉及到的相關部委,會告知他們打算怎么處理這些問題,問你同意不同意,如果不同意的話,還有什么建議。政協也要聽委員的反饋,部委的答復滿不滿意,還有什么別的要求。有些提案已經在相關政策決策中起了一定的參考作用。
比如我在2008年提出的關于官員財產公開的提案,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應,黨和國家也做出了關于逐步實現官員財產公開的決定。現在回顧來看,這個提案應該說不論是對社會還是對黨和國家,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讓我印象深刻。
中國新聞周刊:作為一個政協委員,這10年你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
遲福林:全社會對兩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從普通民眾那里,我都能得到反饋。今年我提出了“2020年讓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成為歷史”這份提案,我剛剛去一個醫院去看牙,牙科醫生邊在給我治療邊跟我說,他覺得這個提案很重要,國家改革開放快40年了,不能再保留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了,這個事情應該解決。
我聽了很驚訝,他居然知道這些。他說他很重視這件事情。這件事讓我很高興。引起了全社會關注后,國家的決策就一定會來研究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新聞周刊》(實習記者/肖超)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