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各地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一種新模式,特色小鎮的發展成為目前備受關注、飽受爭議的話題之一。如何理解產業作為特色小鎮的內涵與核心,如何避免有名無實、圈地小鎮的出現,如何通過更有效的規劃、設計、運營、實操等手段建設以城帶鄉、健康發展的特色小鎮。在近日召開的2017第五屆清華同衡學術周“產業引領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分論壇上,來自政府、規劃、建設、運營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大咖齊聚一堂,針對新形勢下的特色小鎮發展趨勢展開熱烈探討。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惲爽表示,近一兩年來,眾多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無論是國家、地方各級政府還是各個部委針對特色小鎮都提出了許多政策。但特色小鎮到底如何健康發展?到底如何更可持續的運營,實際上社會各界并沒有達成清晰統一的共識。
相偉:特色小鎮是一個“奢侈品”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城鎮化規劃處處長相偉現場從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整體部署談起對特色小鎮的三個方面理解。第一,在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四大戰略任務、五大改革舉措中,特色小(城)鎮盡管是一個熱點,一個重要而突出的板塊,但并不是全部。在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四大戰略任務中,首要任務是有序的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其次是合理引導10億左右城鎮人口的空間分布,引導大中小城市(鎮)協調發展;再者是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后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特色小鎮雖然與這四個方面密切關聯,但并非核心。歸根到底,新型城鎮化的核心任務仍然是推進“人”的城鎮化。
第二,盡管特色小鎮是中國“四化同步”的新載體,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做特色小鎮,也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好特色小鎮,更不是短時間就可以打造出成功的特色小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特色小鎮更像是一個“奢侈品”。特色小鎮發展的成功要素有幾個方面:一是需要依托于中心城市或大都市周邊(至少達到300萬人口以上)發展,有人群支撐;二是需要有非常獨特的資源,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基礎,比如景德鎮;三是要借助信息化的支撐,與時代相銜接;四是特色小鎮還應當激活農業現代化,作為資本要素下鄉的中轉站。
第三,結合國內各類特色小鎮實踐案例,相偉指出特色小鎮需要深度結合市場化機制。很多地方做特色小鎮缺乏可靠的運營模式,其實應當把市場力量引進來。作為新經濟、新動能的載體,作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平臺、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載體,唯有探討各利益主體之間更良性的互動,才能把特色小鎮建設“辦好”。
此外,相偉從發改委實施“千企千鎮工程”的工作思路提出特色小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希望通過搭建一個“一網一庫(物聯網和信息庫)”的新平臺,來實現企業和城鎮結對子,進一步強調規范引導、市場主體、健全機制、文化傳承和防范房地產,用市場化的機制扶持特色小鎮建設。
楊軍:小鎮規劃需秉承“匠人精神”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詳細規劃中心三所楊軍認為,相對于傳統的城市開發建設,特色小鎮具有用地規模小、實施速度快、偶發變化多、要素關聯強等特征。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則具有明顯的IDBO(融資/產業-設計-建造-運營)一體化特征。
作為IDBO模式的關鍵環節,規劃設計涉及到承接政策、對接投資和產業資源、落實空間等諸多方面,是全程籌劃的城市服務模式。楊軍結合具體實施項目,從特色小鎮規劃設計角度提出七個創新能力:即特色價值定位能力,通過對小鎮本底價值的深度挖掘和廣度延展,進行全新整合與定位;產業聯盟搭建能力,協調對接項目各方產業資源,搭建多方合作產業聯盟,為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提供平臺;生態環境修復能力,通過IBE生物多樣性調查等景觀生態學分析技術的引入,對小鎮的生態本底環境進行精準保護與特色培育;創新人群響應能力,通過對創新人群特征及其需求的研究,提出針對性的空間設計與發展范式,提高吸引力;邊際土地利用能力,通過三維數字化設計平臺技術的引入,提高對復雜地形的精細化設計能力,實現邊際土地的最優利用;特色空間塑造能力,通過尺度限定、功能混合、步行友好、鼓勵交往、雙重地標、主題統一等設計理念的落實,使小鎮空間回歸人性尺度,重構小鎮物質空間背后的社會秩序;人居科技集成能力,通過低碳建設、海綿技術、智慧搭建等創新技術在小鎮內的集成與落地,實現中國小鎮人居環境理想。
最后,楊軍所長總結提出,特色小鎮應作為中國人居環境特色化的開端,規劃研究設計機構應秉承“匠人精神”,以建設“特色小鎮”為契機與實踐平臺,讓城市規劃進入精細化供給時代。
劉子力:“瓷都”重生的背后邏輯在于好玩、有意思
作為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典型項目,景德鎮“陶溪川”如今正為整個城市帶來持久的活力。景德鎮陶瓷文化旅游發展集團董事長、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總經理劉子力現場以“陶溪川業態建構與運營”為主題,講述了這個國營瓷廠重獲新生的故事。
“我們要做的這個不是什么復雜的東西,就是要好玩、有意思。這五個字我至今記在心里。”這樣看似簡單的判斷背后卻蘊含了深厚的邏輯,一座城市的生命力來源于年輕的人和產業,而好玩、有意思,既是吸引年輕人的不二法門,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要義。陶溪川通過為“景漂”們提供優質的創意陶瓷銷售展示平臺,利用年輕人的創造力打造新鮮創意、有趣好玩的集市,在吸引客流的同時也為年輕的創業者構建生計。如今,四萬景漂中近四分之一成為這里的生力軍,“有趣,好玩”的陶溪川漸成為吸引年輕人的磁石。
如今,伴隨著故宮博物院御窯館的展示、留洋歸國青年帶來科技前沿的3D打印技術、國際藝術家在地創作帶來國際客戶群,曾經輝煌的濱江小城正再次聚變能量并溢出于外,而她輸出的不僅是陶瓷產品,還有人才、活動與 “陶溪川”模式。
最后,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對于特色小鎮如何發展做出了總結性發言。袁昕指出,特色小鎮發展要注重四個方面:首先,特色小鎮的發展必須明確是處于在什么樣的歷史階段下、以什么樣的角度來建設。如果拋開大的歷史時期,特色小鎮的建設都有可能在現有上行下效的體制下變成一個運動化的傾向。第二,是否具備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打造特色小鎮之初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點。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發展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總結國內現階段成功經驗,特色小鎮要想發展,至少要具備產業升級、科技創新與植入或者消費帶動這三種基礎條件之一。第三,特色小鎮的建設要具備完整的產業鏈條。必須明確政府、社會資本、運營與開發企業等各領域之間的有效銜接與高效互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2017年6月1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