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農業品牌戰略, 推動農業品牌建設, 既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頭等大事, 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最終歸宿。為此, 將針對農業品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提出具體對策, 即強化農業品牌意識, 積極促進政府、企業、農戶等多方主體的有效協作;積極培育并壯大龍頭企業, 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視技術創新與推廣, 有效提高農業品牌的科技含量;重視品牌基礎建設, 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
隨著農業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農民生產能力的不斷攀升, 農產品的種類變得多樣, 農產品品牌日趨豐富。社會大眾對于農產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數量上, 更多地體現在品質上, 健康、安全早已成為人們選擇農產品的基本要求。
客觀地講, 農業品牌的內涵比較豐富。按照使用形態的差異性, 可以將農業品牌花費為兩大類:其一是實體品牌, 如農產品品牌、農業企業品牌、國際化品牌等;其二是虛擬品牌, 如國家農業品牌、部分行業品牌、部分農業區域品牌等。為便于分析, 本文將從狹義角度來理解農業品牌, 即將其等同于農產品品牌。作為無形資產, 農產品品牌所蘊藏的財富是巨大的, 要建設農業品牌就是創建具有高知名度的農產品品牌, 主要涵蓋如下幾個層面意思:第一, 建設農業品牌, 就是要設計出一個或者多個用于識別農產品的名稱、圖案、符號等等;第二, 農業品牌所體現的企業文化及價值觀為消費者所認同, 其個性化設計應具有親和力、吸引力, 并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第三, 農業品牌能夠為多數人所熟悉、所信任。
一、加強農業品牌建設的意義
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各級政府都將強化農業品牌建設上升為重要戰略。實踐證明, 推進農產品品牌化, 強化農業品牌, 已經成為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
(一)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 有助于推進農業現代化
在倡導“四化”同步發展的大背景下, 農業現代化進程顯然是比較緩慢的。實際上, 推進農業現代化, 要求充分利用好現代科學技術及設備的作用, 要求農產品擁有突出優勢并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還要求兼顧資源的有限性和環境的友好型等。在加強農業品牌建設過程中, 要加強農業科技的具體應用, 同時兼顧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 從某種程度上說, 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就是聚集大量農業品牌的過程。一般地, 農業不重視品牌建設, 未能促進品牌化發展, 就意味著未來不會有企業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財力用于提升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以及市場競爭能力, 更遑論農業現代化建設。從另一角度上看, 強化農業品牌, 有助于促進農業現代化, 這實際上也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發展進程的重要戰略體現。現如今, 農業發展格局逐漸形成, 日后必然會為農業品牌化發展提供更多有利條件。
(二)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 有助于打造農業特色產業
從總體上看, 中國農業覆蓋地域面積寬廣, 各個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也不一致。結合當前發展實際, 通常經濟條件越高的地區, 在農業品牌建設方面的發展也越快, 在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 農業品牌化發展極為緩慢。眾所周知, 農業品牌建設是一項大工程, 涉及多個環節, 即便如此, 也絲毫不影響其對于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作用, 對于我國而言, 特別是在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 促發展的關鍵在于立足于當地資源優勢及產業基礎, 突出地域特色。我國獨特的自然環境, 催生了不同的種養方式, 最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農產品。農業資源是自然環境與人類實踐相互作用的結果, 其內在隱藏的財富是巨大的。因此, 要深入挖掘農業資源的內在價值, 充分利用農業資源的優勢, 尤其要重視對那些集人文、生態、環境等為一體的要素進行資源整合, 爭取將其打造為區域發展以及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三)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 有助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資源雖然價值巨大, 但卻是有限的。在發展農業過程中, 必然離不開農業資源的作用, 此時, 就需要盡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可否認, 與其他產業相比, 農業對于自然資源及環境的依賴性是最強的, 因此, 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是促進農業產業順利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農業品牌建設的核心要素, 農業資源與農業環境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品質, 而農產品品質是市場消費者的基本訴求, 提升農產品品質是打造農業品牌的重中之重。現階段, 我國農業發展方式依然較為粗放, 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現象嚴重, 為此, 要盡快轉變農業發展方法, 突出綠色、高效等特征, 促進品牌農業發展, 提升資源利用率, 在此基礎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四)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 有助于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優勢
現階段, 我國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 要堅持對外開放, 結合好“引進來”和“走出去”發展戰略, 在此基礎上促進國內外各個要素的相互流動, 加快國際與國內市場的深度融合, 在有效培育特色產品的同時, 進一步增強農產品的國家競爭力。不可否認,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 強化農業品牌建設是當前提升農業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出路。可以說, 為應對國際競爭, 農業品牌戰略是國際貿易發展倒逼中國農業轉型升級的最終選擇。未來的農產品, 不僅要能夠滿足國內基本需求, 還應當通過生產大量品牌產品來向世界展現強大競爭優勢, 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促進國內農業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
二、農業品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手段, 品牌戰略不僅僅適用于工業, 還適用于農業發展。實施農業品牌戰略, 推動農業品牌建設, 是當前農業發展的頭等大事。現如今, 全球經濟一體化特征明顯, 為了應對國內外各種挑戰, 必須努力打造強勢品牌, 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度, 以此來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必須承認, 在農業品牌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 缺乏品牌意識, 生產經營觀念陳舊
在西方發達國家, 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多數是交由專業的農業合作組織或者農業企業來負責的, 這是因為, 他們的農業經濟意識都很強, 能夠與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與此不同的是, 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 我國農業始終遵循以往的產銷模式, 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環節銜接不當, 缺乏必要的產銷模式。一方面, 農民素質較低, 生產觀念陳舊, 缺乏長遠目光;另一方面, 農業企業品牌觀念不強, 缺乏科學規劃, 更沒有成熟的品牌運作模式
(二) 農產品科技含量較低, 品牌潛力有待挖掘
農業品牌建設必需有過硬的質量作為基礎, 而過硬的質量又需要由強大的科技作為后盾。為確保農產品的高質量, 農業企業應當加強對農產品的深加工。然而,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加工技術相對落后, 農產品在加工環節始終處于初級階段, 其內在價值尚未得到充分展現, 最終嚴重影響了企業效益。實際上, 企業加工技術滯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小富即安”思想嚴重, 缺乏品牌意識和創新精神, 一些特色產品等品牌潛力始終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缺乏競爭優勢, 市場占有率低下。
(三) 農產品品牌基礎建設薄弱, 市場化、信息化程度低
在農產品流通方面, 因銷售方式較為單一, 產銷環節銜接不當, 導致農產品被積壓, 難以走出本地市場, 加上運輸方式不合理, 造成產品存儲時間久, 但又沒有必要的倉儲設施, 造成了大量農產品的浪費。這顯然會制約到農業品牌建設;在信息產業建設方面, 受多種因素制約, 當前多數農村地區尚未建立較為完善的信息服務網絡體系, 不論是企業, 還是農產品的生產者等, 在獲取農業信息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 常常會出現信息針對性差、準確性低等問題, 如此一來, 便容易制約農業投資效率。
(四) 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較低, 標準化生產滯后
現階段, 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 農業生產經營也逐漸凸顯出規模化等優勢。即便如此, 我們依然不能否認標準層次低、推廣應用率低、科技含量低等始終是當前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典型特征。同時, 農戶與農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 都普遍存在著很大差異性, 這種差異集中不僅僅體現在生產技術方面, 還包括生產環境、資源等方面, 使得品牌的內在一致性難以維護, 從而制約農業品牌建設。此外, 對于加工企業而言, 雖然數量多, 但是普遍具有規模小、結構不合理、技術薄弱、加工層次低等特征, 另外, 在農產品加工過程中, 加工不細、包裝不精等問題層出不窮, 這顯然會對農產品品牌的附加價值的提升帶來嚴重影響。
三、加強農業品牌建設的途徑
作為農業產業化的基礎, 農業品牌建設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早在十多年前, 胡錦濤總書記就強調, 中國農業要走品牌化發展道路, 需要從品牌、質量、技術乃至包裝上面下大功夫。為此, 不少地方政府相繼出現多項優惠政策, 用于強化農業品牌建設。可以說, 作為一國之根本, 農業實施品牌戰略有對于提升區域競爭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這既關系到人民整體利益, 又關系到社會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一) 提高農業品牌意識, 積極促進多方協作
經過長時間的市場競爭, 人們逐漸發現這樣一條客觀規律, 即當市場競爭到達某種程度時, 那些性價比高的品牌產品往往能夠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而基于市場份額而產生的高額利潤反過來有助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通常情況下, 與短期利潤相比, 品牌對于企業持續發展的影響更大一些。歸根結底, 產品競爭往往體現在品牌上的競爭, 同樣, 對于農產品來說亦是如此。然而實踐中, 農產品品牌往往是以品種或產地命名的, 這從客觀上導致影響力難以提升。毋庸置疑, 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并非只是商標注冊, 更多的是要求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產品, 借助于科學營銷手段, 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建設農產品品牌過程中, 需要農戶、企業、政府等多方主體共同協作。為此, 各級政府應當提高品牌意識, 積極倡導并大力扶持農業品牌建設, 農產品的生產者、加工者、經營者之間要強化溝通作用, 尋求合作機會, 在樹立品牌觀念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進而促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實際上, 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 既要求多方共同努力, 同時也能夠受其收益。站在農民角度出發, 能夠在獲得技術指導的同時, 有效緩解農產品銷售難困境;企業通過品牌建設能夠在保障原料供應的同時, 還可以實現產品的質量提升;政府則可以有效增加財政收入。
(二) 重視品牌基礎建設, 提升品牌競爭力
要強化品牌基礎建設, 建議著重從水利、物流、信息等方面入手:第一, 加強以水利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了確保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 政府、金融機構等其他相關部門可以借助于財政補貼、信用貸款等方式, 加大水利投資資金投入, 在治理好中小河流的同時, 還必須努力做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以及大中型渠系配套等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第二, 加強以物流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確保大量農產品得以順暢流通, 必須重視交通建設, 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做好全面統籌規劃工作, 尤其是重視多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 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整體優勢。除此之外, 還應當合理規劃倉儲設施, 如冷藏庫等, 適時增加各種存儲設備, 并積極發展以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為主的農業物流基地。第三, 加強以信息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信息化進程, 推進農業信息服務實施建設, 縮小城鄉信息“鴻溝”, 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結合點。電子商務的優勢顯著, 將電子商務應用到農業信息領域已經成為必要趨勢, 借助于電子商務, 能夠有效提升農產品的銷售效率, 能夠拓展農產品的銷售范圍。各級政府要積極借助于現代通訊方式如電話、網絡、通信等, 投入足額的人力、物力、財力, 用于建立符合農業信息需求的網絡系統, 使其盡可能覆蓋到各個郊區縣、鄉鎮以及行政村等, 當然, 在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 要尤其重視人的作用, 積極打造一批專業性強、素質高的信息服務隊伍, 從而為農業信息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三) 培育并壯大龍頭企業,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 龍頭企業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 屬于農業生產經營的主導者, 對外能夠積極開拓農業市場并為社會提供優質的農產品, 對內能夠帶動農民致富并為其農業生產提供有益幫助,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 龍頭企業是農業品牌建設的核心力量。基于此, 各級政府應當制定相關政策, 積極培育并壯大龍頭企業,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 加強各個農產品生產企業之間的協作, 特別是要在價值增值環節重視企業的密切交流, 形成農業產業競爭優勢, 實現農業企業規模集聚效應, 從而為農業品牌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通常情況下, 初級農產品往往會遇到儲存難、銷售難、經濟效益低等問題, 企業通過對初級農產品的深加工能夠妥善解決這些問題。為確保加工品的高品質, 需要針對特定的品質進行規模化加工, 同時所使用的原料基地也應當突出專業化特征。各級政府可以將建設生產基地作為切入點, 在此基礎上有效提升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具體來說:一方面, 在創新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基礎上, 在企業與農戶之間構建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引導龍頭企業妥善做好企業與農戶之間的交流溝通工作, 并促使農戶與企業之間的合作, 最終發展成為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新型經營模式, 并在農戶與企業之間形成以經濟利益為紐帶的利益共同體。另一方面, 各級政府要制定補貼政策, 鼓勵企業增加生產基地建設的資金投入, 并幫助其健全配套設施, 不斷改善生產基地的條件, 并強化基地監管。
(四) 加強技術創新與推廣, 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農業技術創新能夠幫助農民熟練掌握致富手段, 能夠提升農民駕馭市場的能力, 并為其提供智力支持。通過不斷強化農業“造血”功能, 來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在農業技術創新方面, 要重點培育優良品種, 調整品種結構, 重視農產品的種植管理技術, 尤其是突出播種、施肥、灌溉等環節的技術創新, 重視畜禽水產等飼料技術以及其他配套技術創新, 不斷推出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另外, 還應當加強產后技術研發, 如農產品的采收、包裝、儲藏、保鮮、運輸、深加工等多種技術, 以此來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在進行技術創新與推廣過程中, 必然離不開農業科技人才的作用。可以說, 農民整體素質的大幅度提升, 從客觀上有助于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 并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力。而強化教育與培訓則是提升農民文化水平和綜合技能的最有效途徑。事實證明, 教育培訓對于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等的積極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現如今, 教育不單單是獨立的事業, 而是關乎到農村社會的持續發展, 能夠為農業生產供應更多有文化、有素質的勞動者。因此, 必須分層次做好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工作, 開展農產品加工重大技術推廣和對接活動, 形成以市縣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以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經濟 2017年0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