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毋庸諱言,目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明顯的短板仍然在“三農”,“三農”的短板在人才。要把“湘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做好,人才振興是基礎。如何激發現有“湘村”人才活力,把更多人才引向“湘村”創新創業,成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重要任務。
著眼“固基興業”,盤活基層人才
“湘村”基層黨政干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是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是“湘村”建設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湘村”振興的穩定力量和核心支撐。首先,要把“湘村”基層人才培養和使用納入頂層設計,統籌謀劃,整合資源,引導各類人才向“湘村”聚集。其次,要出臺有別于城市的基層人才扶持政策,完善“湘村”基礎條件和工作生活環境,讓他們留得住基層、守得住“湘村”。再次,要加大對“湘村”基層各類人才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把在“湘村”基層一線鍛煉作為培養后備干部的重要途徑,暢通他們職業晉升的綠色通道。再次,設立“湘村”基層人才榮譽制度,對把終身歲月和聰明才智獻給“湘村”、并作出突出貢獻的基層人才給予高度的政治關懷和社會關愛,厚植“湘村”基層人才扎根“湘村”、奉獻三農的成就感、獲得感和認同感。
致力“脫貧攻堅”,培育實用人才
“湘村”實用人才,主要包括鄉村治理人才、鄉村衛生員、生產能手、經營能人、能工巧匠以及新型職業農民等,是活躍在生產一線、鄉村治理、鄉城互通等的新型農民,發揮著脫貧攻堅“唱主角挑大梁”的主體作用。一是要大力發展鄉村教育體系,要有目的、有步驟地辦好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湘村”特色文化教育,培養出各種鄉土實用人才。二是建立“湘村”實用人才信息庫,實行分類指導、跟蹤管理。三是整合惠農資源,強化人才支撐,推動土地、項目、資金向種養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社集中或傾斜,充分發揮“湘村”實用人才優勢,創建“脫貧攻堅”共同體,共同走上脫貧奔小康之路。
立足“創業致富”,扶持返鄉人才
返鄉人才,主要包括農村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以及“擼袖上岸”的外出務工人員,“家燕歸巢”、創業致富,是他們的人生情懷。他們返鄉創業,已成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渠道,成為帶領村民創業致富的新動能。一是要疏通“湘村”人才返鄉渠道,建立以縣級為單元的聯系機制,設置“縣籍”返鄉人才信息服務平臺,把 “湘村”外出人才信息與本地區的發展需求進行有效對接,開通綠色快捷的“歸燕”班車。二是創新協同發展機制。一方面堅持市場運作,找準立村項目,促進返鄉人才與項目的精準對接。另一方面,采用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實現返鄉人才與“湘村”建設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三是營造返鄉創業環境。要不斷完善創業平臺和營商環境,使返鄉創業人才真正享受到公共服務和政策優惠的同時,又擁有一個良好的市場競爭氛圍。
聚焦“下沉干事”,激勵下鄉人才
“下沉干事”, 是指“鄉域”之外的城市人才,下沉到“湘村”基層干事創業,帶動鄉村改變面貌、創新發展。這是“湘村”振興一支不可或缺的外生力量。目前,這支力量主要是以政府的制度安排為主,例如科技特派員、大學生村官、駐村干部等,階段性地進入到“湘村”基層,帶動鄉村發展。對于這批人才群體,要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加強遴選,加大政策力度,健全人才“往返”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下鄉干事”制度持續健康發展。另外,還要大力引導城市其他各類社會人才向“湘村”自主流動,通過不斷探索鄉村土地“三權分置”實現形式、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以及農村經濟多元主體經營方式等,來夯實城市人才向“湘村”流動的制度基礎,以人才入鄉促進城市資源和要素向農村合理溢出,實現城市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與農村資源有效對接,為“湘村”振興注入更強大活力。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約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2020年01月0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