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
截至2013年底,全國58.8萬個行政村中,沒有設置垃圾收集點的農村占總數量的四成以上;農村生活垃圾超六成沒有處理;沒有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農村超六成,有14個省不到30%,有少數省甚至不到10%,農村生活垃圾未來工作的空間和潛力是巨大的。
20%
2009-2013年,用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財政投入年均增加20%;2013年,東部地區用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財政投入占全國六成。
82%
東部地區領銜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進工作,有生活垃圾收集點行政村比例高達82%,對生活垃圾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高達68%
形勢和政策
1.國家層面重視農村垃圾治理
2010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要“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搞好垃圾、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3年12月1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2013村莊整治規劃編制辦法》的通知要求,編制村莊整治規劃應以改善村莊人居環境為主要目的,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條件、治理村莊環境、提升村莊風貌為主要任務。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目標任務為:到2020年全國農村居民住房、飲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干凈、整潔、便捷。
2014年11月1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召開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啟動農村生活垃圾5年專項治理,使全國90%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同年12月26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全面啟動村莊規劃、深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2.各地紛紛出臺新政響應號召
自住建部召開農村生活垃圾5年專項治理后,上海、廣東、海南等省市紛紛出臺政策進一步推進農村垃圾治理。
(1)上海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2015年4月印發了《關于開展本市農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包括了2015年至2020年的工作路線圖。主要任務包括全面開展對農村陳年生活垃圾堆棄情況的排查,摸清陳年生活垃圾存量、分布和污染情況,盡快完成陳年生活垃圾清理任務;重點清理村莊路邊、河邊橋頭、坑塘溝渠等地方堆放的生活垃圾;禁止城鎮向農村轉移垃圾等。據悉,松江、奉賢兩區生活垃圾焚燒廠將于年底前試運營,以確保農村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
(2)廣東
2015年3月,《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提交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審議,草案首次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法規調整范圍,并明確垃圾處理費遵循“誰產生、誰付費,多排放多付費,混合垃圾多付費”的原則。草案的一大亮點是首次把“農村生活垃圾管理納入法規調整范圍”,在草案中,詳細規定了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和分類、農村保潔要求、農村垃圾處理等內容。
2015年廣東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獎補納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專項資金補助范圍的70個欠發達縣(市、區),其中, 12000萬元以各縣(市、區)“一縣一場”設施的垃圾處理量為因素進行分配;24000萬元以農村保潔員隊伍配備情況、農村生活垃圾費分類處置情況、農村生活垃圾統籌收運處理模式完成情況等為因素進行分配。
(3)海南
2015年將繼續開展“清潔家園”行動,突出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海南全省鄉村深入開展“清潔家園”行動,根據行動方案安排,到2015年底,要求各市(縣)所有鄉鎮、70%的自然村(村民小組)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清掃保潔收運機制,落實機構、人員、經費、制度、設備,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覆蓋率達到70%以上。
3.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呈現“四六六”格局
截至2013年底,全國58.8萬個行政村中,沒有設置垃圾收集點的農村占總數量的四成以上;農村生活垃圾超六成沒有處理;沒有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農村超六成,有14個省不到30%,有少數省甚至不到10%,農村生活垃圾未來工作的空間和潛力是巨大的。
治理進展
1.2009-2013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初見成效
據住建部統計,2009-2013年我國農村對垃圾進行收集的行政村比例年增長6個百分點;對垃圾進行處理的行政村比例年增長15百分點。
2.財政投入日益增長,區域差異明顯
2009-2013年,用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財政投入年均增加20%;2013年,東部地區用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財政投入占全國六成。
3.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成效差距較大
東部地區領銜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進工作,有生活垃圾收集點行政村比例高達82%,對生活垃圾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高達68%;中部地區、東北三省收集村比例超五成,生活垃圾處理村比例有待提升;西部地區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推進工作空間較大,目前只有三成農村設有收集點,兩成農村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
4.部分城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初見成效
(1)2008年以來,山東全省縣鎮兩級政府,累計投入資金51.3億元,目前有76個縣(市、區)實現了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
(2)2009年以來,四川大力推進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為重點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目前全省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處理。
(3)2010年以來,安徽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5億元,縣(市、區)投入財政資金4.5億元。
(4)廣西2011年加力推動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后,兩年內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行政村比例就增加了30個百分點。
存在問題
由于我國農村基礎設施仍比較落后,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與城市生活垃圾垃圾處理相比較落后,存在不少問題。
1.模式粗放,沒有形成完善的收運處理系統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運模式簡單粗放,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模式一:沒有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垃圾隨處亂堆,甚至直接傾倒在河流里,污染嚴重;模式二,設有簡易垃圾收集點,沒有密封、清潔措施,最終采取簡易堆填處理,污染嚴重;模式三,收集點轉運至簡易填埋場,收運成本高,資源浪費,污染較嚴重。
2.法規和章程缺乏,針對性強的技術體系不完善
當前我國針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地方性法規和規定基本空白,一些涉及農村環境保護的法規條款只是原則性或政策性規定,在農村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我國現行的技術標準大都針對于城市生活垃圾,不適用于農村生活垃圾管理和處理處置的需要。《農村生活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等文件的可操作性差,農村小型垃圾填埋場的技術標準缺乏。
3.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建設滯后,環境風險高
目前衛生填埋依然是農村生活垃圾處置的最主要手段。大部門農村垃圾收集池、簡單填埋場或垃圾傾倒場地,成為污染源,蚊蠅亂飛,直接污染周圍環境和地下水。小型標準化衛生填埋場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后期管理不到位,特別是對于滲濾液、填埋氣的監測和處置空白,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
4.環境教育缺失,農民環保科普知識欠缺
由于政府環境教育缺失,作為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主體,鄉鎮領導干部和村民環保意識淡薄。有的農村,雖然領導意識到農村環保宣傳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活動組織和實施過程中脫離農村實際,表現為重形式,輕內容,效果差。大量的宣傳手冊內容晦澀難懂,宣傳方式以說教為主,并不被廣大群眾接受和喜歡,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而且造成資金浪費。即使在配備了分類垃圾桶的新農村,由于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和教育跟不上,也導致垃圾不分類,或者分類不正確。
主要經驗
目前一些地區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了成效,主要從管理機制、發動群眾、經營模式、經費分擔機制、處理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1.建立了強有力的推行機制
目前各地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從管理機制、經營模式、經費分擔機制、處理模式等方面進行嘗試。一般,由省級確定全省治理目標,并層層分解落實,將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市、縣、鎮黨政領導班子的重要依據,建立了統一目標、統籌部署、各司其職、協調配合的多部門合作機制。比如四川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作為重點,由主要領導親自推動、親自部署,省以下各級政府也是由主要領導親自抓落實,共有住房城鄉建設、環保等38個省直部門參與;同時,加強問責制度建設,自2009年以來,因治理工作不力受到撤職等處分的干部就有402人。
2.鼓勵村民參與農村垃圾治理
政府通過充分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并加強與村民的溝通,明確村民的義務,例如垃圾如何分類,征收保潔經費、做好門前屋后的清理等。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廣西宜州市在自然村建立黨群理事會,組織發動村民參與垃圾治理,集中清理陳年垃圾9714次、15.6萬噸,共20多萬人次參加,占農村人口的2/5。
3.探索多元化經營模式
政府正在嘗試采用新的商業模式來解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問題據統計,目前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市場化運營模式主要有BOT模式,BT模式及EPC模式也有涉及。例如山東省金鄉環境綜合整治BOT項目,由某專業環保公司承擔了山東金鄉下屬13個縣鎮6座二期垃圾中轉站,升級改造13座垃圾中轉站及購置相關配備機械設備、清運車輛,并負責所有鄉鎮的日產日清。項目投資3560萬元,全部由企業自籌,特許經營期限為25年。
河北省寧晉縣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寧晉縣城區33條主次干道的清掃保潔,面積約380萬平方米;縣城區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縣城區3座公廁的保潔,年產垃圾約9.47萬噸;環衛設施(垃圾桶、果皮箱)保潔;數字化管理系統維護等。項目投資3.97億元,投產使用20年。
4.探索經費分擔機制
建設費用主要由政府出資解決,運行費用則由政府和村集體、村民共同承擔,既可以彌補運行經費缺口,又可以讓村民主動配合開展分類減量工作,還可以讓廣大村民成為“義務”監督員。廣西通過籌集、管理村莊保潔費的方式向每戶每月收取3-5元,共自籌村莊保潔費806萬元,占城鄉垃圾治理總投入的23.17%。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東方早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