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轉型期農技推廣體系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農技推廣功能認知與實踐相脫離。
調查顯示,從農技推廣組織的職責來看,機構人員中全部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組織的比例為41.4%,近50%的機構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低于八成,僅有76%的農技推廣人員認為他們組織最主要工作職責是農技推廣,另有24%的人認為其組織最主要職責不是農技推廣。農技推廣人員實際工作職責的多元性是農技推廣工作復雜性和多元化實踐需求的客觀反映。
這種多元化的實踐需求與農技推廣法律、一般社會認知對于農技推廣人員職責相對狹窄的界定或認識有較大沖突。
這引發了農技推廣人員個體職責定位的混亂與矛盾,引發了社會、學者對于農技推廣人員、體系、機制的不當批評。
二是農技推廣內容與實際需求相脫離。
調查顯示,農技推廣人員推廣內容較為狹隘,77.5%的農技人員將農業種植管理技術作為其主要推廣內容;20%左右將畜牧獸醫、漁業養殖、農產品加工、林業技術等作為主要推廣內容。而鄉土農業知識、農業市場經營技術、農民組織管理、創新能力建設等內容通常不在農技推廣人員考慮范圍之內。
這種從法律到實踐對于農技推廣內容的狹隘認識和規定對實現農業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等目標十分不利。
農業問題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不僅是一個生產問題,同時也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生態問題和文化問題。
三是農技推廣方法創新不足。
在農技推廣方法方面,現場示范、咨詢服務、講座授課是被調查農技推廣人員最常用的三種推廣方法,其采用比例分別是80.5%、59.5%和52.2%。這種情況雖然與早期農技推廣人員以講座授課為主的推廣方法相比有了很大改進,但在當前農民科技需求多元化、市場變化動態化、科技內容高新化、知識供給信息化、科技傳播互動化時代背景下,現有農技推廣方法在推廣效率上存在很大不足。
四是農技推廣人員素質能力與現實需求有很大差距。
現代消費者對農產品在多樣性、高品質、生態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向現代農業的發展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促使農業不斷向全產業鏈延伸、一二三產業融合、休閑農業、生態農業、教育農業、娛樂農業等新的方向發展。
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更是突飛猛進,加上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生產經營主體的產生,為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
由于多年前僅受過農業單學科教育,繼續教育學習不足,與農業科技創新機構交流不多,很少從事農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農技推廣人員將職責功能主要定位于種養殖技術,幾乎不可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需求。
為積極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新常態新要求,需要調整農技推廣功能定位,增強服務能力,提升人員素質,促進信息交流,全面深化農技推廣體系改革。
一是調整農技推廣功能定位,將農業推廣站轉變為農業工作站。
雖然備受批評,但農技推廣人員仍然是當前我國確保糧食安全、宣傳和實行國家各種農業政策最重要的支撐力量。
針對當前農技推廣存在的主要問題,建議調整農技推廣體系的功能定位,拓展農技推廣服務的內容,將名義上承擔農業技術推廣單一功能,但實際上承擔農業行政執法、協調管理、政策執行、技術推廣、產品服務等多元功能的農技推廣站,轉變成多元功能的農業工作站,糾正社會及農技推廣人員錯誤的工作認識和職業定位,使各項工作的開展更加名正言順。
這項改革已在鄉鎮農技推廣改革中進行試驗并取得一定效果,有待進一步落實,并繼續向上推行至縣、市、省層級,以便形成一支更加專業的農業發展隊伍。
二是提升農技推廣服務能力,滿足現代農業發展新需求。
政府應該建立農技推廣人員與農業科研機構、其它農業相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的合作交流平臺與機制,將農技推廣人員從單純技術傳播的角色轉變成集管理、協調、服務、組織于一體的服務人員;采取新的方式、機制促使農技推廣人員及其工作融入農業研發、創新、生產、經營、管理、教育等多個領域;拓展農技推廣的主體(正式與非正式推廣人員等)、對象(農民、學生、公眾等)、內容(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建設等)、方法(多種手段結合、靈活多變、結合實際)、理念(提供知識信息技術供生產者決策應用,非單純推廣技術),增強不同領域利益相關主體的互動、交流。
另外,建立合適的獎勵、激勵機制,吸引新畢業大學生和社會上已有的各類人才加入農技推廣體系和投身農技推廣事業,不斷壯大農技推廣隊伍;同時,建立現有農技推廣人員定期培訓學習機制,增加農技推廣人員繼續教育與學習經費投入,不斷提高農技推廣人員技術、管理、協調、經營、傳播等各方面綜合素質。
三是建立農技推廣人員資格準入制度。
農業推廣人員不僅包括各級政府推廣機構的體制內人員,還包括嵌入在各類學校、科研機構、企業、民間組織的體制外人員、科技特派員、鄉土知識精英等。
在當前政府簡政放權、公益性服務市場化等宏觀趨勢下,應逐漸推行農業推廣人員從業資格市場準入制度,利用該制度將體制內與體制外農技推廣人員有機地統一起來,共同服務于現代農業的發展。
四是搭建農業知識交流共享信息平臺。
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的方向是農業推廣機構和農業知識電子平臺實現多渠道優勢互補,及時滿足農民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知識和市場信息的需求。
農業推廣工作者認為困擾其工作的最大問題是無法與知識更新速度保持同步,主流觀點認為拓寬其繼續學習的機會,但同步的難度仍然非常大。不論是傳統的小農,還是市場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應樹立“給人以魚只飽一天,教人以漁終身受益”的理念,搭建智能化農業知識交流共享和公共學習信息平臺,提供公共電子資源,引導農民自覺學習農業知識,及時更新技術信息,幫助農民實時解決農業現代化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確保個體效益和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科協改革進行時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