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性問題。農業和農村缺少活力,與現代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嚴重失衡,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可以有效執行的“抓手”,沒有找準可以牽動全局運轉的“牛鼻子”。
貫徹落實新理念,解決好“三農”協調發展問題,需要將新理念轉化為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的頂層設計。需要在資源集聚與價值疊加的組織結構和組織體制上進行突破性創新;需要更大程度地解放思想,真正擺脫與新理念不相適應的陳舊理論束縛;需要找準牽動“三農”變革落地實施的“牛鼻子”。
農業現代化,只有找準“牛鼻子”才能打開突破口
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加大創新改革力度,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國策,最需要的是找準能打破舊的思想束縛、能體現新理念、能有效執行又能落地的“抓手”,有了“抓手”,就有了可操作、可執行的著力點,就能打開突破口。這個“抓手”效應,必須是在正確的戰略理論和正確的模式路徑下才能產生。其中一個重要“抓手”,就是實施主體。
農業現代化必將是中國農業千百年來最為波瀾壯闊的偉大創造,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發展路徑的頂層設計,必須首先統籌考慮提高中國主糧產業在全球糧食市場上的競爭力、話語權以及土地面源污染治理、農民共富、農村繁榮等重大問題的通盤解決,其實現進程一定首先取決于承擔并推進這一歷史性變革的實施主體。這個實施主體,就是推進“三農”協調發展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抓手”和“牛鼻子”,找準這個“牛鼻子”資源構成的核心要素,才能打開“三農”變革的突破口,實現戰略、模式和路徑的全面突破。
怎樣認識這個“牛鼻子”資源構成的核心要素?怎樣認識現有農民階層與農業現代化的辨證關系?農民應當是主要的受益主體,還是主要的創造和執行主體?這是陳舊僵化教條理論的束縛焦點之一,這個束縛焦點必須重新認識。事實上,過去十年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緩慢、愈加落后的根本問題之一,就是欠缺真正有承擔能力的實施主體這個“抓手”和“牛鼻子”。
現有農民群體難以獨立承擔“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
無論從理論推導,還是實踐表現來看,單純依靠現有農民群體和“培養新型農民、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支持大學生務農”等政策形成的農業現代化實施主體,其“抓手”效應都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個問題還被僵化教條理論束縛著,還沒有更大程度解放思想,還沒有體現出“創新”和“開放”,所以就發揮不出“抓手”效應。
目前,極少量特別成功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聯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互聯網+”農業等典型,都只能是個案,不具備普遍性,尚不能承載起廣泛性的“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尚不能建立起更強大的農業國際競爭力和農戶共富體制,很多優秀的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和經營骨干,受到合作社體制機制的制約,奔忙多年仍不得其果,其問題都集中體現在企業組織不夠強大,以此為“抓手”,十年面壁仍難破壁。
我國農業現代化在面臨極其嚴峻的國內、國際發展環境和競爭格局等多重壓力的同時,還承載著土地面源污染已成為全球最大污染源的農田生態治理挑戰。政府和社會的農業理論、戰略和政策研究,必須以更加辯證的哲學發展理念清晰認知:現有農民群體難以作為主要實施主體承擔起“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依靠現有農民群體作為承擔主體去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陳舊理論誤區,必須打破。
高素質人才和企業化組織,才是農業現代化的“牛鼻子”
高素質人才,不僅包含農技人才、管理人才,還要有文化人才、教育人才、資本人才、策劃人才、美學人才、建筑人才等多學科人才。推動企業家階層和主流社會的賢達階層、文化階層、精英階層等高素質人才群體投身中國廣大農村,才能形成強大的新農業、新農村的創造和建設人才軍團。
強大的企業化組織,必須首先由中國企業500強這樣的大型工商企業集團和上市公司帶領,這樣的企業化組織,有著優秀的人才、資本、文化、科技、信息、模式等重要資源,具備平臺型組織對優秀人才和其它生產力要素的積聚效能,具備凝聚社會優秀資源力量并釋放創新、創造的組織架構和運營體系。舉全國之力向農業、農村匯聚這樣的人才軍團和強大企業化組織,就能形成強大的新農業主體力量“抓手”,這樣的實施主體,才是農業現代化的“牛鼻子”。
站在更高的戰略視野上,以中國大格局農業戰略發展觀,將人才、文化、組織、資本、信息、科技、模式、體制等資源和要素與“三農”資源深度融合,在農業、農村匯聚起高素質人才軍團和強大的企業化組織資源。通過放大人才和企業化組織效能,實現多重資源匯聚,在資源匯聚與價值疊加的組織結構和組織體制上尋求突破,探索強大人才軍團和企業化組織進入農業、農村的戰略理論、落地模式、實現目標和實施路徑。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找準“牛鼻子”,是中國農業理論界理論工作者們最緊迫的時代使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京郊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