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我國村民自治發展進程中,一些地區通過積極探索和反復實踐,在農村治理機制方面取得了可觀進展并提供了寶貴經驗,河北青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觀察、思考、總結青縣模式運作的經驗,將為推動基層政治改革與體制創新、解決全國各地各類鄉村治理問題提供可借鑒的有益思路。
不久前,我到河北青縣,就村莊治理問題進行了調研,受到巨大啟發。因為調研時間不長,還沒有形成很多的實感。現在,我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
一、關于青縣模式的發生邏輯
我覺得,在農村改革與發展的大背景下,青縣村治模式的發生,具有內在的、客觀的必然性。
青縣村治模式產生的動力是什么?最直觀的看上去,是危機。什么危機?就是村莊黨支部與村委會的權力斗爭。這幾乎是一個全國性問題。《村委會組織法》正式頒布以后,這方面沖突就開始普遍發生。為了解決這個危機,青縣創造了新的村級政治權力關系模式。這就是,黨支部從村務管理的一線退下來,轉為主要組織村民代表會來討論決定重大事務,村委會在一線開展工作。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制度創新。我們看到,好多鄉村治理經驗,包括重慶開縣的“八步工作法”,都是危機導致了改革。什么導致了危機?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社會結構變動、利益關系的調整,對政治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導致原有領導方式、管理方式難以為繼,導致鄉村干部內部、農民與鄉村干部之間發生沖突。為了解決這些矛盾沖突,適應新的鄉村權力和利益結構變化,新的青縣村治模式應運而生。從這個角度講,青縣經驗的產生,確實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在基層政治制度層面的客觀反映。
同經濟領域的家庭承包一樣,青縣的村莊治理模式,根本上也是農民的創造。因為,是農民的權利表達打亂了原來的村莊權力格局,開辟了新權力結構的空間。按照現有的政策條文來衡量,這個創造可能于法無據,但是內在的邏輯、客觀的根據是深刻的,是不可動搖的。從這個角度講,對這樣一個經驗不可以輕易給予否定。不論人們如何評價,關鍵是這種東西有自己內在的發生邏輯。這其中隱含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組織權力結構演變的某些規律性東西。
從政府的角度講,一種新組織機制的出現,一個新的模式出來的時候,對領導人是一個考驗。這就要看地方領導人有沒有政治上的遠見,能不能看到這個經驗背后的邏輯,從而及時作出判斷,適時進行總結。從這個角度講,青縣趙超英書記等領導有政治上的見識和魄力,看到了基層政治制度的創新苗頭,不斷提煉概括,并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規范化。這樣,組織制度的新模式就正式化了。在這個過程當中,經驗的真正創造者在鄉村工作一線,縣委領導的主要作用在于規范總結。
二、關于青縣模式的改革價值
青縣模式是村級組織制度安排的重要創新。我們說是創新,是因為初步解決了鄉村工作中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就是黨的組織如何領導,就是村莊黨組織如何處理與自治組織的關系。這個創新的意義,就是轉變了黨的領導的方式。通過這種轉變,為黨組織在鄉村工作中找到了新的定位。
從改革以前到改革以來,村級黨支部的運行方式是直接的村務管控,處在村務管理的一線。這種情況與我們所說的政治上的領導,還有很大的距離。問題在于,黨支部在村莊事務的管理上事無巨細,而且直截了當,但是,這并不利于黨的領導。長期以來,包括現在,在大多數鄉村,黨組織管的都是自治組織應該管理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黨的政治保障作用被弱化,黨的自身建設被忽略。該管的事沒有管好,這并不利于改進黨的領導。從干部個人來講,有的人希望管事多,自己得到好處的機會就多,但是這種情況不改變,黨的權威難以維持。如何改變鄉村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青縣圍繞黨組織進行了大膽探索改革。基本做法是:黨支部由一線變為二線,村民代表會由虛變實,村委會成為真正的村務管理組織。在這種新的體制中,黨支部書記兼任村民代表會主席,通過組織村民代表會、村民大會來實現村莊重大事務的民主決策,并監督村委會的運行。這不僅創新了基層黨組織的基本機制,更具有農村組織制度全面創新的意義。我覺得青縣經驗的價值就在這里。
黨支部從村務一線退到二線以后,既從若干矛盾沖突中脫身出來,又從新的方向上強化自己的領導地位。這就類似基層選舉組織中的一種現象。選擇的組織者如果看上了某個人,非要在選舉中保證他當選,這時候就不得不操控選舉過程,最后成為選民的對立面。這時候,組織者在民眾中的威信就下來了。看看這些年的農村選舉,我們的黨政領導干了很多這種事情。相反,如果在選舉當中,黨的組織保持規則制定者的定位,主要掌握公平、公正選舉的程序和運行。這個時候,看上去放棄了對于何人當選的直接控制,好像作用被削弱了,但是其實相反,在掌握規則制定和執行的情況下,參與游戲的各方有問題來找你,你根據規則來裁決協調多方關系。這個時候,領導者的作用反而是加強了。在青縣,因為村級黨組織轉變了領導方式,找到了正確的定位,協調村務管理的能力提高,公信力也得到了強化。從這個角度講,黨支部抓大放小,或者說黨支部在工作上以退為進,確實是轉變了這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的執政方式,提高了黨的權威。
我在青縣一個村里問村支部書記:“現在你抓什么事?”他說:“我抓民心。”黨支部把一些問卷發給每個村民手里,村民有什么意見,比如村里的修路問題、治安問題等,都可寫入問卷。黨支部再把意見整合起來,提交村民代表會研究這個事怎么辦。這個書記說:“收集民意,組織村民代表會表達民意,監督村委會落實民意,這就是抓民心。我覺得這個事很大。”在了解民意的基礎上,再通過特定的組織形式——村民代表會或者村民會議,把這些利益訴求整合起來,通過制度化機制轉化為村莊里的重要決策,由村委會負責貫徹執行。在貫徹執行的過程中,黨支部進一步發揮監督保證作用。黨的領導自然就加強了。我覺得這就是黨的工作的本來含義。政黨就是政治動員,把公眾動員到你這方面來,抓民心就是動員政治支持,是真正在實施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青縣模式的創新,核心是黨支部轉變工作方式,為基層民主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三、關于青縣模式的改進
青縣的村治模式從2003年就形成了。那時候我們這些研究者就關注。可貴的是,五年來青縣的縣委一直堅持沒有動搖。這些年盡管有一些爭議,甚至有一些來自上層的指責,但是縣委并沒有動搖。尤其是趙超英書記,一直在執著地堅持。這種堅持改革創新的精神和態度非常難得。大家知道,有時候開拓一項改革不難,但是堅持一項改革更難。希望他們更好地堅持下去。我認為,青縣模式可能體現了基層政治改革的大方向。因為,現實的社會經濟變化顯示,黨在農村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勢必要轉變,換句話說,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說到意見建議,我覺得,對于青縣的經驗還需要持續、系統地跟蹤觀察,需要更細致的總結。我個人的觀察,現在這套制度的運作,活生生的東西總結得還不夠。青縣有三百多個村莊,在不同的村莊里面,在不同的情況下,這套模式的運行肯定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或者解決了舊問題,又出現了新問題。這個模式運行過程當中,遇到了什么情況?五年當中有哪些完善?有哪些改進?現在我們了解得還不多。所以我有一個建議,希望縣里的領導做更多的調研,特別是鄉村干部,要特別注意觀察、總結這個制度模式運作的經驗和體會。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更好地完善這個模式,更好地進行理論總結。
最近有一本書比較熱,就是《讓民主運轉起來》。一般來說,民主制度的大致原則是差不多的,但是問題在于,民主機制在有些地方能運轉起來,在有些地方運轉不起來,在有些地方運轉得好,有些地方運轉得不好。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本書就討論一個問題,主要講意大利一個地方的情況。我想,研究青縣的模式在具體運轉過程當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研究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和演變過程,研究在這個過程中鄉村治理模式有哪些豐富和發展,不僅是為了解決青縣的問題,而且也有助于解決全國不同類型鄉村遇到的問題。中國的基層民主應該如何運轉?基層民主如何與高層民主銜接融合?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學者設想、設計出來的,而是現實生活中社會結構演變、多種政治力量在博弈互動中演化出來的。對于我們學者來講,已有的研究還很不夠,特別需要在觀察現實生活、推動實證分析方面多下功夫。
本文系作者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主辦“青縣村治模式”研討會(2007年4月14日)上的發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改革紀略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