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將其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通過加大投入、創新方式,近年來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必須看到,脫貧攻堅的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現有貧困人口的貧困程度更深、脫貧難度更大。實現到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必須加快改革步伐,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營造良好制度環境。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與基本國情、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當前,我國已經進入脫貧攻堅關鍵階段,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的戰略部署,應著眼于縮小收入差距繼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體而言,初次分配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公平,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維護勞動收入的主體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縮小收入差距。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控作用,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兜底作用更牢靠。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各地陸續提高了養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標準,貧困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也努力做到“應扶盡扶”和“應保盡保”,社會保障體系的兜底作用日益突出。經過努力,按現行標準計算的農村貧困人口到2016年末還有4000多萬人,其中不少是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黨中央決定將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制度覆蓋范圍,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為了更好發揮社會保障對扶貧的作用,可通過實行最低繳費檔次和代繳費用等方式,促進農村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通過提供補助、加大醫療救助等方式,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通過加強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提升貧困地區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能力。
推進教育制度改革,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是擺脫貧困的重要途徑之一,能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近年來,我國先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免學費補助生活費、高校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等,努力為貧困地區孩子的發展插上飛翔的翅膀。但仍需看到,我國貧困地區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高教育等方面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充分發揮教育在扶貧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使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為貧困學生提供從入學到畢業的全程資助,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健全精準識別機制,為精準施策夯實基礎。精準識別貧困人口是精準施策的前提。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準度,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目前,貧困人口識別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精準問題。因此,應加強對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持續跟蹤扶貧效果,做到貧困戶有進有出;完善貧困縣退出機制,對貧困縣在一定時間內實行“摘帽不摘政策”,形成“早摘帽早有好處”的導向;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加大對冒名頂替的非貧困人口、非貧困縣的懲罰力度。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