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徐紹峰:從五年一號文件看農信社改革走向

[ 作者:徐紹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7-21 錄入:王惠敏 ]

任何改革都有跡可循,農村信用社改革也不例外。

如果要尋找近5年來農信社改革走向的軌跡,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最好的觀察載體和窗口。

2013年到2017年,關于農信社改革,中央“一號文件”都作了怎樣的表述?

首先,“穩定農村信用社縣域法人地位”被反復強調。如果要問2013年以來的5年中,涉及農信社改革的話題在“一號文件”中什么被提及次數最多?那非“穩定農村信用社縣域法人地位”莫屬。2013年“一號文件”提出,要“穩定縣(市)農村信用社法人地位”;2014年繼續強調,要“保持縣域法人地位長期穩定”;時隔一年后的2016年,“一號文件”再次強調,要“穩定農村信用社縣域法人地位”。5年來3次提及農信社縣域法人地位,絕非無緣無故。縣域農信社(縣聯社)的法人地位一直存在著不穩定的問題。一方面,縣聯社“婆婆”多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中國人民銀行、各地銀監局、省聯社、地方政府分別從不同層面對縣聯社行使監督管理職能。一個“媳婦”伺候多個“婆婆”,縣聯社法人地位被嚴重弱化。尤其是省聯社與縣聯社之間共享一個正式銀行所擁有的人權、財權、物權與事權,導致在一些地方,省聯社并未充分尊重縣域農信社獨立經營自主權。另一方面,縣聯社法人地位現狀有著明顯的“產權殘缺”特征,即縣聯社對資產沒有完整的使用權(嚴格的貸款規模控制等)。產權上的缺陷,讓縣聯社不愿保留縣級法人,更愿意要市級或省級統一法人地位。中央反復強調穩定縣聯社的法人地位,是看到了擁有法人地位的縣聯社與大型商業銀行等大法人相比,服務定位更加明確,可以更好地支持和服務“三農”;決策鏈條短、反應快,方便實行差異化經營,有利于提高效率;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接收政策并貫徹實施,在定制與地方經濟特點相配套的信貸產品時具有更大的自主權;與地方政府相關性緊密,政策扶持多。而目前縣聯社法人地位的尷尬處境,要求有關方面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讓縣聯社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次, “支農”要求不斷深化。縣聯社是縣域支農主力軍,。“支農支小”、服務地方經濟、推進普惠金融,也是很多縣聯社努力的方向。在“一號文件”中,對縣聯社支農方面的要求是不斷深化的。2014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增強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功能”。從“服務功能”上提要求,說明要發揮縣聯社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必須在服務載體、服務方式和服務機制上下工夫,只有這樣,才能增加有效投放,拓寬、拓深服務領域和范圍,讓縣聯社支農服務功能更強大。2015年“一號文件”強調,要“牢牢堅持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定位”。突出“定位”二字,說明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縣域同業競爭日趨激烈、盈利壓力不斷增加,一些縣聯社在服務“三農”的定位上有偏差,甚至出現動搖。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有些縣聯社將支持重點放在當地制造業等工業企業身上。“一號文件”強調縣聯社的“三農”定位,就是要求縣聯社必須姓“農”,必須毫不動搖地為支持國家“三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2017年“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大服務‘三農’力度”。從服務“力度”上部署工作,一方面表明當前“三農”這一薄弱環節,仍存在金融支持不足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信貸投入,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也是預警一些改制上市的農商銀行,不要因為成為公眾公司了,就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削弱在“三農”方面的支持力度。從“功能”,到“定位”,再到“力度”,“一號文件”對縣聯社支農的要求一直在因時而變。

再次,“農信社改革”被高度重視。如果說2013年“一號文件”提出的“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重點還是落在農信系統中數量龐大的縣市聯社產權改革的話,那么,隨著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安徽、江蘇、湖北、山東、江西等省市已全面完成了農信社銀行化改革,更多省份的農信社銀行化改革也步入尾聲,省聯社的改革開始提上議事日程。在2016年“一號文件”提出“開展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試點,逐步淡出行政管理,強化服務職能”后,2017年“一號文件”更是明確指出,要“抓緊研究制定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方案”。從縣市聯社產權改革,到省聯社改革;從被管理者的改革,到管理者自身的改革,顯示出我國農信社改革一直堅持由易到難、穩步推進的改革思路。面廣量大的農信社改革,需要省聯社出手協調;而省聯社改革又事關整個農信體系的穩定發展。要不要省聯社?省聯社向何處去?這些都不是小問題,需要在改革過程中聽取各方意見,制定好方案,謹慎實施。

最后,“農村信用社資本實力和治理水平”進入政策視野。如果說縣聯社產權改革只是整個農信社改革的重要一步的話,那么,隨著產權改革的逐步收官,改制后的“農村信用社資本實力和治理水平”就越來越牽動管理層的神經。特別是截至2015年年末,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總資產達25.81萬億元,超過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診股)22.21萬億元的總資產規模,成為“宇宙第一大行”后,農信體系對金融業的影響舉足輕重。也正是在2015年,“一號文件”提出,要“提高農村信用社資本實力和治理水平”;隨后的2016年,“一號文件”提出,要“提高治理水平和服務能力”;2017年,“一號文件”再次強調,要“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這一連串的政策導向,都意在防控農信系統出現區域性或者系統性金融風險,顯示出有關方面對縣聯社當前不良率反彈的高度關注,希望這些縣域法人能通過提高治理水平和資本實力,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金融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 欧美亚欧在线视频 |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另类 | 日本歪歪大片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三级中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