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產業選擇應遵循哪些原則?我認為至少包括四點:第一是因地制宜,第二是效益優先,第三是政策引導,最后是生態為重。
產業選擇最重要是選擇主導產業。選擇一些關聯性強、發展潛力大、規模效益明顯、經濟效益顯著、技術創新顯著、能夠形成規?;夷軌蛴漠a業加以導入。
產業選擇要有產業鏈思維。比如農業產業鏈包括哪些環節?從生產、加工、流通到消費各個環節,可能發展哪些?結合當地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如何延伸旅游、參觀、體驗、研發等功能,以產業鏈的思維打造適合當地的產業。健康養老產業鏈的構成也是一樣,比如健身、地產、管理、服務、養老,幾個方面都是相互關聯和配套的。
政府、企業對如何發展產業的問題十分頭疼。過去的高校沒有產業經濟學,我們國家研究產業的有兩類人,一種人是研究行業大勢,另一種是發改委系統研究行業產業的人員,但是真正研究產業怎樣操作,怎樣進行市場化運作的人特別少。很多政府、企業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過分追求大數據、3D打印、機器人等時髦概念,沒有自己個性化的觀點主張。所以,我認為產業的選擇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抓住五個關鍵點
關鍵點一:生活方式營造。營造人的生活方式是特色小鎮建設的根本。特色小鎮的核心不是農民進城,而是城市居民下鄉,其次是產業下鄉。要留得住人,要有生活方式的營造,否則特色小鎮只能以失敗告終。
關鍵點二:復合體系建設。特色小鎮包含生態體系、社會體系、文化體系、空間體系等一系列綜合性的復合體系建設。涉及醫療、教育、體育、文化、地下管網、基礎設施、養老、農業、旅游、商貿等多個方面,單獨的一家企業恐難做到。
關鍵點三:跨界資源整合。沒有跨界整合資源,特色小鎮無法建設。有的企業專門請城市規劃院為其規劃,在沒有特色的地方開展特色小鎮的建設,我認為這種做法是相當錯誤的。理由是投資大、周期長、建設慢,會把企業拖垮。
企業投資特色小鎮建設,不能僅僅按照詳規、控規的指標規定進行,而是要解決特色小鎮建設面向何種市場、設計什么項目組合、如何進行投融資、如何設計盈利模式、如何開發及運營等問題。沒有提前解決好上述相關問題,又缺乏實際操作經驗,項目必死無疑。所以,特色小鎮的建設必須要有方案設計、模式設計、標準產品設計等等。特色小鎮建設持續時間長,一兩年無法完成。因此,必須要有資源的跨界和整合。
關鍵點四:商業模式設計。商業模式設計包括開發模式、投融資模式、運營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設計,而這種跨領域的跨界模式,過去大家沒有從事過,大多數搞綠化只是搞綠化,搞農業只是搞農業。因此,特色小鎮的建設,缺少合作的商業模式是很難成功的。
關鍵點五:項目方案落地。特色小鎮的建設要整合上下游資源要素,設計標準化產品,做好項目的方案策劃,包括產業發展規劃策劃、開發建設策劃、重點項目策劃、投融資方案策劃、招商營銷方案策劃等,保障特色小鎮的成功實施。
避免四個誤區
第一、忽視策劃規劃。首先不重視規劃,其次規劃的體系不清楚,再就是規劃流程不規范。我國很多城鎮建設存在“窮規劃、富建設”現象,城鎮建設初期不舍得對規劃投資,未謀先動,導致企業身家性命緊系其中,一損俱損。
第二、重視“硬規劃”,忽視“軟規劃”?!坝惨巹潯逼亟ㄖ?、道路、景觀、市政等設計,使特色小鎮在工程建設、總體布局、控制規劃等方面符合國家和行業的一些強制標準。而“軟規劃”城鎮開發建設的指導性方案,側重以經營的思維進行完整的方案策劃,此類規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城鎮發展方向、思路、模式、步驟和策略。在實際操作時,一定要先編制“軟規劃”,經過充分研究,明確發展方向、階段、步驟、路徑,進而再編制“硬規劃”,通過空間、指標、工程等形式加以表現。
第三、重視專項規劃,忽視跨界融合的銜接。單純的專項規劃無法解決特色小鎮建設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因此,特色小鎮規劃需要多行業、多領域的系統整體謀劃。
第四、重視機構資質,忽視專業機構能力。目前,特色小鎮的很多規劃是缺乏靈魂、缺乏方案、缺乏抓手和步驟、缺乏盈利模式的“硬規劃”,建成后的特色小鎮無法帶來人氣、商氣、財氣。
作者系北京富達爾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博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企業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