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侯微等: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歷史演進

[ 作者:侯微?姜國強?代鋸?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0-03 錄入:王惠敏 ]

    摘要:改革開放后,我國不斷進行農村城鎮化建設道路的探索,在經歷了生產要素的動態轉移、小城鎮自主誕生、城鎮制度體系逐步建立、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促進二元經濟社會一元化等階段后,最終形成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農村城鎮化發展道路。

  關鍵詞:小城鎮 城鎮制度體系 城鎮質量

  按照農村市場經濟體制運行的空間與國家政策調試的區域劃分,我國農村城鎮化大致分為兩大階段,以1992年為分水嶺,之前屬于二元社會制度框架內的發展與調試,1992年國家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后,我國農村城鎮化進入到城鄉統籌思路上的政策安排。進一步細分,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農村土地制度變革促進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從糧食種植業向林業、副業等農村其他經濟領域轉移,農村生產要素由靜態向動態轉化成為改革開放后農村城鎮化的第一階段(1978―1983年)

  改革開放之初,為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國家推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制度的運行帶來了資金、勞動力和糧食的剩余。農村生產要素的城市化聚集與轉換是城市化的普遍規律,中國的特殊性在于,這一時期城市改革也處于起步狀態,不具備吸納大量勞動力的條件。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改革的重心在農村,在以農村改革為主、城市改革相配合的改革局面主導下,城鄉關系得到改善,差距逐漸縮小。但壁壘森嚴的城鄉二元制度仍然無法實現農村生產要素城鄉間的自由流動,由此農村生產要素從農業種植業向農村林業、副業等其他領域轉移成為最合理的去向,生產要素的動態轉移,是農村經濟走向商品化生產的前提,而這正是農村城鎮化的經濟基礎,因此,生產要素由靜態到動態的轉化成為農村城鎮化的準備和前奏。

  二、迅速崛起的鄉鎮企業產生的“集聚”效應,促進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向農村非農產業和個別村落集聚,小城鎮自主誕生,這成為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村城鎮化的第二階段(1984―1991年)

  土地制度變革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又使大量勞動力從農業中“離析”出來成為剩余,當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涌現,并日益成為顯性問題時,引起國家高度重視,于是農村出現鄉鎮企業(最初稱作“社隊企業”)時,國家認識到其發展對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作用,給予高度評價,并在政策上加以扶植。鄉鎮企業作為農村新的生產力因素,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以交換為目的進行的商品生產,與市場密切聯系,由此農村小城鎮悄然興起。

  農村小城鎮的快速發展吸引大批農民放下鋤頭鐵鍬,進入小城鎮尋求就業機會,這就迫切要求在城鎮落戶。有鑒于此,1984年10月國務院發出《關于農民進入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規定,凡申請到集鎮務工、經商、辦服務業的農民和家屬,在集鎮有固定住所,有經營能力,或在鄉鎮企業單位長期務工的,公安部門應準予落常住戶口,及時辦理人戶手續,發給“自理口糧戶口”統計為“非農業人口”,這是對我國原有二元戶籍制度的重大突破。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地加快了小城鎮的建設步伐,全國建制鎮由1979年的2851個增加到1985年的7511個。到1990年底,小城鎮突破1萬個,小城鎮人口達到2.67億人左右。

  三、國家經濟體制轉軌及政府宏觀引領,促進城鎮制度體系逐步建立,這成為農村城鎮化的第三階段(1992―2001年)

  199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是開放性的經濟形式,它能夠通過基本的交換關系將農村與城市相互隔絕的生產與生活狀態納入到市場體系之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提出,意味著國家在主觀意識上要打破禁錮多年的城鄉二元結構,走城鎮化發展道路是二元結構的有效突破口。

  200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關于小城鎮建設的專門文件:《關于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強調提高城鎮化水平是一個漸進過程,并提出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搞好小城鎮建設。

  從1992年到2001年,這一階段我國改革打破了城鄉分離的二元格局發展思路,具有突破性進展。但此階段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與異地轉移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戶籍制度改革都處于起步階段,轉移到城鎮的居民沒有從身份轉換中得到顯著的福利改善,農村城鎮化道路任重而道遠。

  四、提高城鎮質量,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促進二元經濟社會一元化,最終實現“人的無差別發展”,是農村城鎮化的第四階段(2002年至今)

  在未來的二三十年里,中國農村城鎮化將從根本上改變過去城鄉二元結構,使中國進入到以城市人口為主,最終建立“人的無差別發展”的國家。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工業反哺農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是最有效的途徑。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強調“堅持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正式將農村城鎮納入到城市經濟與社會體系;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庇纱酥袊r村城鎮化建設進入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階段。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發展目標,并指出要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相互協調。十六大以來國家的農村城鎮化政策旨在突破二元社會制度,以城鄉統籌的思路對農村城鎮化政策做出不同于前幾個政策發展階段的新的、根本性的調整,最終實現城鄉融合。

  參考文獻:

  [1]徐璋勇,袁建歧.農民與城市化[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156

  [2]侯微.中國農地制度市場化改革的歷史演進1978―2009[J].鄉鎮經濟,2009(1)

  〔本文系2012年度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新型城鎮化建設對農村土地制度變革需求及改革措施研究”(項目編號:W2013094)、沈陽建筑大學一般項目“新型城鎮化建設對農村土地政策變革的需求研究”(項目編號:2013105)研究成果〕

 ?。ê钗?,1980年生,遼寧錦州人,沈陽建筑大學思政部副教授。姜國強,1986年生,山東聊城人,沈陽建筑大學思政部碩士研究生。代鋸,1963年生,遼寧沈陽人,沈陽建筑大學助理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貿導刊》 2014 (2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午夜国产网站 | 亚洲国产2021乱码 | 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色悠 |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