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胡穗:中國共產黨制定和實施農村土地政策的基本經驗

[ 作者:胡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0-23 錄入:王惠敏 ]

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是中國共產黨農村土地政策的歸宿

是否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衡量中國一切政黨政策及其實踐的根本標準“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要不斷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制定和實施農村土地政策時,就必然要將是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衡量農地政策的根本標準。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道路。中國共產黨登上政治舞臺后,認識到地主所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關系很不合理,嚴重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于是提出了“耕地農有”的口號,實行了土地革命,使“耕者有其田”得以實現,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在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改變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創造了必要的前提。這時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便是在這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后、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東方大國中,如何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由于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以及急于建成社會主義的心理愿望,中國共產黨過快地推進了農村土地“勞動群眾集體所有,集體統一經營”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的進程,違背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客觀規律,致使在1958一1978年期間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甚至停滯,農民生活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新時期共產黨人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導下,由于糾正了過去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盲目追求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變革、忽視發展生產力的錯誤觀念和做法,毅然決然地廢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實行了農村土地“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家庭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把土地重新分配給農民,農民有了自主經營土地的自主權,這一政策激發了農民長久以來積壓的生產積極性,農村生產力得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發展,農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就指明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更是黨制定和實施農村土地政策的目標和歸宿。

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歷史證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制定和發展完善農村土地政策的必由之路。只要黨的農村土地政策真正做到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農村就興旺發達;忽略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就會遇到坎坷和曲折。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之中,農業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必須掃除農業生產力發展的障礙,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農村土地政策,使農村和農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正確認識國情是中國共產黨制定農村土地政策的前提條件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農村土地政策的發展演變歷史,不難看出,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處理農民土地問題的具體方針政策是不同的。條件變了,任務變了,黨的方針政策也勢必要做出相對應的調整。農村土地政策應從當時的基本國情出發,尤其是要根據當時當地主要矛盾的轉換而轉換,做到認清國情,與時俱進。正如毛澤東指出:“當革命的形勢己經改變的時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領導方式,也必須跟著改變。”

歷史證明,凡是正確的農村土地政策,都是正確認識國情后作出的政策選擇,只有國情的變化,新情況、新問題的產生才是政策制定的客觀依據。如果從主觀愿望出發或照搬照抄別國的經驗和做法,背離自己國家的國情,不僅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反而要阻礙社會發展。遵義會議前,我黨把蘇聯經驗和共產國際指示神圣化,土地政策起源呈外源性形態,導致政策過“左”,革命受到挫折;遵義會議后,我黨把共產國際指示與我國革命實際實現有機結合,內源性地調整了土地政策,有力地推動了革命走向勝利。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根據當時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果斷地實現了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范疇向抗日戰爭范疇的轉變,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建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認識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建設道路,但在探索這條道路的過程中,一度遭受巨大挫折而出現失誤。走上歧途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認識不清楚,犯了急于求成的“左”的錯誤“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認識到“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由此確立了農村土地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強調:“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照搬照抄別國的經驗,別國的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經驗。”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本國國情的結合,是共產黨人要獲得任何事業成功的必然要求。

正確的國情觀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黨的農村土地政策發展的主線。農民土地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國情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不了解中國農村土地問題,就不了解中國農村,就難以了解中國社會。江澤民指出:“農民問題始終是我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鄧小平要求黨“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我們首先解決農村問題。”因此,無論是革命和建設時期,從實際出發都必須從農民的實際出發。中國共產黨在把握住這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就能夠提出一系列符合中國實際的,行之有效的農村土地的基本理論和政策。

(本文摘自:《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的演進》,湖南師范大學2004屆博士學位論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鳳凰網歷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 日本亚洲中文无线码在线 | 在线日本∨a精品视频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少妇 |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