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在北京“中國村民自治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我和張厚安同志坐在一起,我們兩個交談甚慰。記得我會上交流的論文題目是《從騰云村選舉看鄉村民主》,他同我在“科學必須試驗”的觀點上達成了共識。厚安同志長期關注三農問題,主張“理論務農”,當時我們有相見恨晚的感覺。1996年底,厚安同志在湖北省委主要領導的支持下,選擇了黃梅縣水月庵村建立了村治研究基地,進行村民自治試驗。這個研究基地臨近安徽省岳西縣,我們彼此可以就近相互觀摩、相互交流經驗。隨后不久,他又邀請我到黃梅縣水月庵村實地考察、學習。我們因為村民自治事業而相識、相知,并因為共同致力于村民自治事業而成為親密的朋友、友好的兄弟,彼此開會大家都會到場,后來華中師大又聘請我做兼職研究員。厚安同志和徐勇、項繼權等人憑借個人的卓越才華和華中師大雄厚的研究力量,以華中師大的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為載體,深入農村基層進行研究,吸取豐富的調查經驗,在中國的三農問題,尤其是村民自治問題上提出了許多珍貴的意見,也做出了許多可喜的成績,終于創造了一番令人矚目的成就。現在華中師大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在三農領域已經成為全國最大、最有影響、最有權威、最有實力、最有貢獻的研究基地之一。我為你們的成就感到自豪,為你們的奉獻感到欣慰。因為我們有同一個目標,即以村民自治為起點,推進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事業,我們有同一個理念,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理論來源于實際,又返回實際,實際豐富理論,理論指導實際。所以說我們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戰壕里的同志。
民主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它是人的基本權利。民主是人類文明的主要標志,也是中國人民近一百多年來不怕犧牲、前赴后繼所追求的夢想。它是植根于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但是民主的實現和實現形式不是任何人的主觀意愿所能決定的,它必須根據國家、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現狀等各種條件來建立。1987年,由彭真同志主持的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宣布在中國廣大農村對村民委員會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按照彭真同志當時說的“把一個村的事情管好了,逐漸就會管好一個鄉的事情;把一個鄉的事情管好了,逐漸就會管好一個縣的事情,逐步鍛煉,提高參政議政能力”,由此上延,在保持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條件下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民主化,就是一條適應中國國情、民情的正確、可行之路,彭真同志當時還說這是一項“國家重大政治改革”。這是漸變的,而不是突變的,避免了世界許多國家由封建的或者是集權的政治向民主政治轉軌所出現的破壞力。
彭真同志又說,這是“一場演練”。是的,在一個封建皇權傳統深厚的國度里,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中積淀著“皇權至上,臣該萬死”的文化傳統,民眾實現當家做主必須經過無數次的演練才能培養出民主心理、民主習慣、民主的參政議政能力,創造出民主的氛圍、民主環境,從而奠定民主制度的牢固根基。
沒有這條,猝然實行國家的民主化,也就是實行多黨政治,三權分立,那么民主就可能變成壞東西,這就會造成社會動蕩,經濟社會發展中斷。因為,在廣大民眾還沒有民主覺悟的條件下,民主二字就可能為一些政客、野心家所利用,帶來社會動亂。孫中山先生40年的奮斗沒有實現他在中國建立民主政治的美好理想,臨終時才覺悟到一點,也就是他在遺囑中所說的一句話,“積40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
彭真同志所說的村民自治是“演練”,也就是說村民自治是實行民主的大學校,就是“喚起民眾”,沒有這一條,“國家的重大政治改革”就成為一座沒有根基的大廈,勢必會坍塌下去。
自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布,我國農村開始了基層的選舉制度,期望慢慢走向民主的道路。然理論必須植根實際才有生命力,鄉村民主必須植根于鄉情。那么中國的鄉情是什么呢?其中一條便是,農村社區比城市社區人口流動率低,農民數十年甚至幾百年都在一個地方聚族而居,如此這般一個社區內便布滿了家屬和親戚的血緣網絡。同樣,由于人口的流動率低,鄰里之間往往由于生產生活間的矛盾而形成許多門戶之間的恩恩怨怨。村委會選舉中普選的方式,很容易受血緣和恩怨關系影響,選出一個血緣很近或是矛盾重重的班子。繼而導致村委會難以健康、正常、有序地工作。20年來許多癱瘓或半癱瘓的村委會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組合競選”是我們根據在農村22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選舉模式,它是秉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一條“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精神建立起來的。運用村民自主推薦、自薦并自主投票選舉候選人及其候選班子的方法,結合差額選舉的模式,來決定最后的村委會領導班子的歸屬。它充分體現了民意,也發揚了民主的精神。因此每一次的選舉活動都是一場生動活潑的民主教育,而競選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習場。
根據“組合競選”在安徽省近二十年、七個縣市近一千個村的實驗結果證明,這種選舉模式十分適合我國農村的現狀。它不僅解決了我國農村選舉長期存在的問題,帶來了一個優化的、有能力、有凝聚力、具有包容力、既民主又集中的村委會班子,而且還加強了基層農民的民主意識和公平競爭意識。2005年1月21日《人民日報》在重點版面報道了岳西縣農村“組合競選”村委會的事情。這說明“組合競選”的影響已經開始從安徽走向全國。甚至有專家認為,“組合競選”對于類似于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都存在普適性。
2005年,全國政協會議通過了原中共安徽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常委盧榮景,全國政協常委、著名社會學家鄧偉志《關于擴大村委會“組合競選”的試驗》的提案,從而更進一步地推動了村委會“組合競選”的試驗范圍,安徽省靈璧縣307個村和岳西縣全境農村村委會在當年,完全實行了村委會“組合競選”,其成功事例為《人民日報》、《新京報》等全國各大傳媒所廣泛報道。安徽“組合競選”引起了中央高層領導的關注,2005年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中,中共中央財經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在2005年海南“中國農民組織建設國際論壇”聽取了關于村委會“組合競選”的介紹,并且在總結發言中充分肯定了村委會“組合競選”的優勢。他說“辛秋水講的‘組合選’是很管用的,鄉這一級希望村成為他的下級,執行他的任務,因此他希望干部必須是聽話的,必須是努力奉行完成任務的,必須是鎮得住的??墒亲屴r民選就是要能辦事公道,能夠帶領他們致富的,這兩個要求不一樣的,就把我們村干部夾在中間,這就可能會形成大家對選舉有比較急促的希望。我覺得可能會產生倒逼機制。如果村民自己選,鄉政府就有退路了,抵制上級領導的任務就有退路,這個要逐漸的,快不起來,只能慢慢往前推進……”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向中央提出十八條建議,其中的第六條建議“采用‘兩票制’和‘組合競選制’等有效措施,增強村級組織的‘草根性’”,充分肯定了“組合競選”的民主意義。
毛澤東同志說過:“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祟惪偟貌粩嗟乜偨Y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薄糧W(〗《毛澤東著作選讀》,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5頁。〖ZW)〗人們只有走進了自由王國,才能釋放出巨大的潛能,極大地提高自己的創造性。在此,我向華中師大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召開了這么一次規模盛大的學術會議來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布二十周年,相信這次會議將對促進我國村民自治事業更進一步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地方治理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