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里,當我們躺在床上迎接閑暇周末的時候,在北京的另一個角落,很多人開始上路,行色匆匆,他們不是自愿要走。
有人說:“這是北京在驅趕低端人口”,我不知道他們分析的有沒有道理,畢竟評價別人要建立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之上,而我現在除了標題什么都看不到。但也有人說:“干得漂亮!這次行動,解決了大伙兒的心病”,從文章中看,小區的其他租戶對以這種方式消除安全隱患的行為頗為滿意。
今天,我們不談那些深夜離開北京的人,我們談城市化。各一二線城市使出渾身解數,爭奪高端人才,與此相對應的,是低端人口,我不想去承認“人”是可以劃分成高端和低端的,但在這里,我們姑且這么去表述,用以代稱不同的工種和產業。
城市只有高端人口是不行的,還要有低端人口,還要有做家政的、做餐飲的、做保安的、送快遞的,這里面離開誰都不行的。一個健康的城市一定是要什么人都有的。
未來屬于城市,城市的未來又屬于誰呢?
“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后”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成就,以及存在的很多結構性問題,都可以歸結到這簡簡單單的十個字。城市化滯后,滯后以后會怎樣?一定會發力追趕嗎?下面我們來分析城市化的基本動力。
圖一 美國經濟密度
圖二 日本經濟密度
再來看日本(圖二),也是一張經濟密度的地圖,也是三大都市區和其他一些大城市很高,東京、大阪、名古屋最高,其他地方你看到的凸起都是城市,其他地方很少。從產出的地域分布上看,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都是集中在城市,特別是少數大城市,廣大的農村,雖然占地占絕對比重,但是經濟密度很低。這種集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反應了產業結構的變化,現在我們來看產業結構。
圖三 三次產業產出占比
稍微說一下工業,有人說工業也需要大廠房大園區,那是不對的,只有極少數的重工需要大廠房、大設備,需要鋪開,只能在一樓,其他都是在高樓上就可以完成的。所謂的亞洲四小龍,比如說香港,他們剛開始也都是輕工業,香港是在高樓的小格子里生產玩具、鞋子和襪子,是靠輕工業是可以發展起來的。工業,絕大多數工業都是不需要空間的。
服務業更不需要空間,甚至是厭惡空間的,一定要有密度,才能省你的時間,給你帶來更多的便利。最極端的服務業不需要空間的例子就是CBD,中央商務區。大的城市都有個CBD,大的企業總部都在那里。那個地方租金那么貴,為什么那么多企業都還往里擠呀?因為租金貴,時間更貴。只有這樣才能方便大家交流、討論、商量、見面、談判、指揮手下干活,這樣才能快速完成很多事情,把事情往下推進。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美國紐約華爾街,曼哈頓島只有60平方公里左右,和北京二環面積差不多。你知道曼哈頓人口密度有多大嗎?一平方公里2.8萬人,而且它的下城區,也就是華爾街那地方,很多大公司、投行、律師事務所都扎堆在那個地方,你想到的最掙錢的人都在那個地方。他們不走,一個房子一千萬美金他們也不走。為什么?因為時間太貴了。房子貴,時間更貴,房子貴就是因為時間貴。一個十幾分鐘,下個樓到隔壁能解決的事情,你讓他們跑一個小時跑到上城區去,沒門,一個小時生意早就被人搶走了。所以租金貴,時間更貴,潛在的收益更高,所以才會有CBD這個地方。
說了這么多,只是想強調,工業和服務業是不需要空間的,而且很多方面上講,它們是厭惡空間的。
圖四 三次產業就業占比
簡單概括,這幾張圖說的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城市是現代經濟的載體,現代經濟產出在城市,就業在城市,所以人往城市里聚,這個事情非常簡單,簡單到不可能錯。
進一步的問題是,城市為什么能產生這么多產出,吸納這么多就業,是怎么做到的?你看城市里這么多人,密密麻麻的,吃喝拉撒那么多的事情,怎么組織協調?協調不好,就亂了套。
這就要看一下城市的本質。城市是個復雜的現象,具有異常復雜的組織結構,這里不是學術討論會,所以我簡單說一下結論。我把城市定義為一套復雜的網絡系統,由基礎設施網絡和功能機構網絡疊加而成。
圖五 北京、上海、深圳地鐵網絡規劃圖
這張圖顯示的是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城市的地鐵網絡規劃圖,其中很多都已經建成,有一些是在建,還有一些是規劃。看到這套密密麻麻的線路,你能想到的是什么?就是復雜到難以置信的一套網絡。而且這只是城市網絡的一部分,只是地鐵網。而且這還只是地下交通,還有地上交通啊,這些城市的地面道路網絡更加復雜,比地鐵要復雜很多。而交通網絡只是城市網絡的一部分,供電也是一套網絡,供水、供暖、供氣、排污都是一套套網絡,城市一套復雜的基礎設施網絡,有了這些東西,人們才可能在這里工作、生活。
而且,這些東西很貴的,地鐵的成本很高。要修這些東西得有人口的流量,有很大的流量修這些東西猜劃算。沒有人口哪來流量呢?只有在大城市,這樣的復雜網絡才有可能,經濟上才可持續。因為它貴,貴就要有集資,只有工程技術還不行,還要有流量來支撐。這些東西,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
而且,城市只有高端人口是不行的,還要有低端人口,還要有做家政的、做餐飲的、做保安的、送快遞的,這里面離開誰都不行的,都會帶來不方便。我們現在政策取向有一條,叫城市升級轉型、產業轉型,似乎高大上的城市就不需要低端人口,這是完全錯誤的,一個健康的城市一定是要什么人都有的。
所謂高端人口,就是需要別人服務的人口。所謂低端人口,就是提供低端服務的人口。在城市的復雜網絡上,需要各種更樣的人,而且這個網絡越復雜,創造的就業機會就越多。因為大家都是分工協作的,你在這里你有需求,你的需求就創造了別人的就業。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許多新的需求是會出現的。你看快遞這個東西以前是沒有的,到美國都沒有這么發達的快遞行業。離開了這么多快遞小哥,那么多喜歡網購的人,該有多么不方便,商家業很不方便,成本會高很多。
說完了城市,要簡單說一下農村。在城市的復雜網絡中,農村處于什么樣的位置?農村完全是分離于城市的嗎,它和城市沒關系嗎?不是這樣的。
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基礎設施不發達,相對外圍,這是農村落后的根本原因。農村地廣人稀,處于外圍,沒法充分享有城市基礎設施帶來的好處,沒法充分利用城市的功能機構網絡,也不可能再建一套,因為太貴了,農村沒有那個人口密度,沒有那個流量,沒法建成像城市那樣一個復雜的體系,建成了也沒法維護。所以,人口才會向城市聚集,聚集的原動力,就是人們尋求更多的便利,更好的收入,更豐富多彩的生活,這些都是農村不能提供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徐遠觀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