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農業保險是以保險公司市場化經營為依托,政府通過保費補貼等政策扶持,對種植業、養殖業因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我省開展農業保險試點以來,在全省范圍內基本實現全覆蓋,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農業自然災害風險轉移分散機制。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工作,各級財政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業保險的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農業保險監管機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農業保險在促進全省農業生產發展、保障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也應看到,隨著我省農業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原有保險政策與農業風險管理新需求出現了不匹配,政策性農業保險在運行中存在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農戶有效需求低、保險產品不夠豐富等問題凸顯,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農業保險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效果。因此,我們要在原有的基礎上,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保險作為重要手段,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正確把握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指導原則,進一步加強指導和協調,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立法實施農業保險是建立切實有效的農業保障體系的基礎和保證。加強農業保險的法律法規建設,并依據法律法規指導和協調日常工作。我省應因地制宜,結合國家頒布的《農業保險條例》,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制定服務于本省地方的農業政策性保險法規,以推動本地區農業保險工作的健康發展。同時,加大財政稅收政策的支持力度。由于地理氣候等原因,農業災害發生率較高,這是農業保險賠付率高、利潤率低主要原因。我省應一方面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農業保險的經費支持;另一方面給承保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以政策上的優惠。另外,制定農業保險分級補貼標準,因地制宜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我省各地區地理、氣候差異較大,主要農作物、養殖方式也各不相同,各縣市經濟發展水平,人均可用財力不一,因此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險品種,補貼標準不宜采用全省統一標準,應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實行差別化補貼政策,注重扶持當地特色農業,應實現農業保險保障水平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
保險公司應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經營能力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服務質量。在保險條款的設計上,要通俗化、簡單化,以適應農民的理解水平。保險條款的具體內容應以實地調研為基礎,貼近農民的真實需求,使農民能夠得到切實的保障。加快農業保險產品的創新。隨著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農業生產模式的快速轉變,農業保險的需求也日趨個性化、多元化和復合化,單一的農業保險產品已不能滿足農民的需要。保險公司應以客戶為中心,到農村進行實地市場調研,發現農民的真實需求,開發真正符合農民需要的保險產品。同時,保險公司還應創新營銷模式,加大利用多種渠道,加強農業保險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也是一個重要保障。目前,我省農業保險專業技術人才存在較大缺口,保險公司應加強人員配置和業務培訓,根據發展需要配備工作人員,如農田、水利、農林、畜牧等保險專業技術人才同時要緊緊依靠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和村組干部構建基層服務網絡,開展保險展業和定損理賠等業務。
提升農民了解農業保險相關知識,提高農民保險意識。農民作為農業保險的重要參與主體,應準確、全面知曉國家農業保險相關政策及參保農業保險的權利、義務,充分發揮消費者監督作用,保障自己利益,提高自己的收入,促進農業發展。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強化農民參保意識。各級政府應指導各新聞媒體、各保險公司宣傳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性質、作用和意義,宣傳政策性農業保險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和實惠。通過宣傳教育,提高農民對農業風險認知水平,培育農民的參保意識,從而提高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吉林日報 2017-12-0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