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從現在到2020年,要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等七大戰略。其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個新戰略,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
長期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習近平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在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基礎上,總書記提出要把農業農村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并提出了五句話二十個字的總要求和新目標,即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深化農村改革
一方面,要在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當前,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前提下,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三權”分置的關鍵,是在穩定承包權的基礎上放活經營權。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同時,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機制;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完善農民住房保障機制,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與自愿退出機制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創新,核心是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的有效組織形式和實現方式,明晰集體產權,盤活集體資產,有效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解決好全國13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要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黑龍江省作為第一糧食生產大省,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今后要進一步發揮農業生產優勢,按照國務院《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積極創建國家水稻、玉米生產功能區和大豆生產保護區,穩定發展水稻生產,叫響龍江大米品牌,使中國人的飯碗裝更多的龍江米;同時,要積極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培育壯大綠色生態農產品知名品牌和龍頭企業,擴大中高端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推動黑龍江成為全國的綠色糧倉。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當前,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個最大的瓶頸性制約因素是小農戶的分散經營嚴重阻礙著現代化的先進農業技術和大型農機裝備的使用,影響其與國內外開放的大市場的對接。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起來。一方面,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習近平強調,現代農業是包含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在內的有機整體。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由農業內部不同層次產業部門和環節構成的產業系統,要完備農業產業體系,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豐富農業功能,使農業產業向橫向拓展,向縱向延伸;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是由各種農業生產要素有機集合而形成的生產系統,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升農業,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化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是由各種農業經營主體和經營方式構成的經營系統,要在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上,培育新型的規模化經營主體,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經營方式,提高現代農業組織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現代農業發展要以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為保障,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大力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實現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內容全面化,服務環節全程化。
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習近平在闡述經濟建設部署時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其中,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么,在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也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在近年來糧食“三量齊增”的情況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現代農業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以三個關鍵詞作為切入點:一要以供給側為切入點,減少低效和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二要以農業結構為切入點,多層次地進行結構調整,調整農產品品種和品質結構,提高農產品優質化率;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推進農林牧漁結合;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三要以改革為切入點,推進科技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走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推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關鍵是要準確把握其內涵實質。農村三產融合,不是一般意義的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簡單相加,其實質是在農產品生產即農村第一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和以農產品及其加工品銷售為主的第三產業,使農村一二三產業在同一農業經營主體下交叉融合,或者是在具有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不同市場主體之間實現融合,實現農產品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推進農業延長產業鏈,融入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最終讓農民更多地分享二三產業創造的價值增值和收益分配。從農村實際情況來看,應重點支持以農民合作社為主體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對于以農業企業為主體的三產融合發展,應鼓勵和引導其與農戶和農民合作社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保證農民能夠獲得更多的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培養造就一支有力的“三農”工作隊伍
習近平在闡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特別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發展,要有一支強有力的“三農”工作隊伍。這支隊伍要懂農業,了解、熟悉現代農業特點和發展規律;要愛農村,能夠把致力于改變農村面貌作為事業來追求;要愛農民,在工作中對農民充滿深厚感情。首先,要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優秀的農村干部隊伍,他們能夠有力地組織和帶領廣大農民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其次,要努力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研發更多的實用農業技術,指導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提高農業經營管理水平;再次,要培養造就一支有能力的企業經營管理和服務隊伍,能夠依托并通過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市場中介組織將分散經營的小農戶聯合起來,有效組織他們對接競爭激烈的大市場,成功進行農產品市場營銷。
(作者系東北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
原刊于《農業經濟與管理》雜志2017年第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