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作為當前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已經成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著力點。建立好保障機制、服務機制、激勵機制將有利于探索“三權”分置有效實現。
保障機制
落實集體所有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落實需由區級農業、國土、林業等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出臺實施意見,保障集體所有權各項權能的落實。具體來說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權屬糾紛調處機制;推進集體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依法全面賦予農村集體對集體承包地的“發包、調整、收回、征收和監督使用”權能;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民主議事制度,確保農民集體有效行使集體土地所有權。
穩定農戶承包權。保護承包權的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充分維護承包農戶“使用、流轉、抵押、退出承包地”等各項權能。
放活土地經營權。賦予經營主體穩定而有保障的土地經營權,是完善基本經營制度的關鍵。土地經營權人對流轉土地依法享有在一定期限內“占有、耕作并取得相應收益”的權利。依法保護經營主體依法取得的經營權,保障其有穩定的經營預期,依法維護經營主體從事農業生產的各項權利,使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經營主體有權使用流轉土地自主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并獲得相應的收益。
服務機制
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應用平臺,通過信息應用平臺這個載體來實現“三權”的規范有序分離,且開展多視角社會化服務,實現信息共享化、管理網絡化、服務社會化、業務規范化、信息快捷化。
建立大數據庫,充分展現三權分置和應用。如確權數據庫體現所有權和承包權、土地流轉數據庫體現經營權現狀、新型經營主體數據庫體經營現狀、村集體資產資源數據庫體現村集體所有權現狀、村集體資產資源競價系統體現村集體所有權的維護、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系統體現對經營權的應用。
做好服務,提高轉入和轉出方的積極性,促進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對轉出方服務內容:一是簽訂規范有效的流轉合同并鑒證。二是拓寬轉移創業途徑,引導農戶主動轉出土地。三是對已經將土地轉出且從事其他行業的農戶,研究有傾向性的開發保險險種,降低風險。四是加快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步伐,使農民變股民。對轉入方服務內容:一是規范轉入方身份,建立新型經營主體名錄。建立規范合作社、規范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企業身份檔案。二是通過社會化服務,促進轉入方發展。在三級信息應用平臺實現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零距離對接。
激勵機制
出臺轉入、轉出方激勵政策。制定《阿城區支持農村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發展實施意見(試行)》。激勵政策的實施可促進轉入方實現連片經營,推進經營權流轉。
出臺創業激勵政策。根據現階段農村居住人口實際情況,拓寬其創業渠道,鼓勵就近就地就業。
出臺新型經營主體激勵政策。經營主體是三權分置的實現載體,應出臺相關政策重點扶持家庭農場、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等。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農村合作經濟管理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2018-01-0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