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紅宇:深化土地三權分置改革促鄉村振興

[ 作者:張紅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03-16 錄入:王惠敏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步入新的歷史階段,改革仍是激活主體、激活市場、激活要素的關鍵所在。

  以土地制度改革為主線,激活土地、人力等農業發展所需的各種資源要素,深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歷史性轉變,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目標和強國夢,完成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

  三權分置開啟新一輪土地革命

  農村改革中,土地制度創新是主線。

  當前,農村土地制度進入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為特征的三權分置階段,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成為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三權分置也成為當前和未來我國農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我國農地三權分置的制度設計,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維護農戶承包權益的基礎上,通過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或在新型經營主體之間共享的方式,在保持了家庭經營基礎的同時,使土地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內得到優化配置,為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

  在中國實現規模經營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土地經營權流轉形成的土地規模經營,由農戶擁有的承包權派生出出租、轉包、互換、入股等多種方式,比較好地解決了勞動力轉移出去以后“誰來種地”的問題。另外一條是,土地經營權不流轉,農戶將重要的田間作業環節托轉給新的服務主體,即實踐中的土地經營全托、半托形式,形成服務規模經營,解決“地怎樣種好”的問題。

  應該清楚地看到,一方面隨著土地制度的不斷完善,農民擁有的土地權益不斷增加,農民越來越不愿意將經營權轉移出去。另一方面,生產成本的構成由最初的化肥農藥生產資料、人工成本,向租地成本轉移集聚,新的經營主體流轉土地經營的積極性受到遏制。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17年,全國經營權流轉的土地面積為5.12億畝,到2018年發展為5.39億畝,增速為5.3%。2018年,全國農業托管面積達到13.84億畝次,按照綜合托管系數計算的托管面積達到3.64億畝,比2017年增加了50%。這表明,土地不流轉而轉向服務形成的規模經營,成為土地制度創新的大趨勢。

  從長期趨勢看,服務的規模經營還是產生于土地的規模經營,只有實現土地規模經營,服務的供給才更有可能降低成本、保障質量、提升專業化水平。這需要工業化、城鎮化繼續推進,使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轉得出去,留得下來,真正成為城市市民,實現城市安居和非農領域的充分就業,為留在農業內部的職業從業者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及土地規模化、服務規模化創造前提,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作為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全國領先的區域,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開展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改革試驗,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通過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主體資格認定與退出回收程序、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優化收益分配機制,確保了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退出土地以后充分享有與城市居民完全一樣的社會保障。農戶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改革試驗取得明顯進展。

  截至目前,在虎丘區試點的14903戶農戶、33455畝承包地中,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涉及農戶12391戶,承包地退出面積23753畝,承包土地退出率達到71%。退出土地通過鎮村統一經營管理、發展合作農場、引入社會資本經營等方式進行多元化、規模化、現代化經營管理,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開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優化了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了農業現代化水平,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承包農戶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特別是規避出現大量不在地“地主”現象提供了實踐范例。

  需要反復強調的是,土地制度改革、土地經營權流轉、承包權退出等都需要尊重農民意愿,把選擇權交給農民。

  激發各新型經營主體活力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與土地制度相伴而生,這既是土地制度創新的結果,也是農民內部分工分業的要求。

  2018年,農業農村部統計,我國有各類家庭農場近60萬家,總共約400萬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此外有1500萬職業化農民,兩者相加,這是近2000萬的現代農業領軍人物和職業化農民,是2018年第一產業從業人員2.03億的10%。另據農業農村部最新統計,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已達850萬人,在鄉創業創新人員達3100萬人,兩者相加接近4000萬人,占第一產業從業勞動力的20%。

  無論按哪個數據計算,新型的職業化農民都已占到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的10%~20%,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職業農民隊伍,如何引導經營主體有序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細致規劃,長遠布局。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多元化的新型經營主體,包括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要繼續創新發展,明確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激活農業發展所需的各種資源要素,深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歷史性轉變。

  其一,充分發揮家庭農場的基礎性作用。家庭農場更多聚焦于糧、豬等資源性農產品產出,具有產權關系清晰、治理結構單一、利益關系直接、監督成本較低等顯著特點。在農產品直接生產過程中,家庭農場既能保證最大產出,還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相對于其他主體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農業經營主體中,90%以上屬于家庭經營,家庭農場在農業生產中具有穩定的主導地位。

  其二,充分挖掘合作社組織農民的核心功能。農民合作社集生產主體和服務主體為一身,融普通農戶和新型主體于一體,具有聯系農民、服務自我的獨特功能。對于人多地少資源稟賦不足的國家而言,農民之間的合作是增強談判能力、實現小農戶融入大市場的最重要方式。合作化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可為成員提供農資采購、作業服務、技術指導等專業服務,節省生產成本,拓寬交易渠道,降低交易費用,增加成員收入,并確保所有成員平等享受服務和收益,對連接農民與市場、農村與城鎮、農業與二三產業大有助益。

  其三,充分凸顯農業企業在現代農業中的引領地位。農業企業作為現代經營組織形式,治理結構完善、管理效率較高、技術裝備先進、融資和抗風險能力較強,在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品牌打造、營銷渠道建設等方面擁有巨大優勢,擁有發展高端化、多元化、綠色化、小眾化農業,提升農業產業價值的能力,在引領眾多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農業方面具有示范效應和導向性作用。

  因此,要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組織模式,讓企業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帶領農民、幫助農民、服務農民,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其四,充分拓展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農民的紐帶效應。社會化服務組織具有專業化特征,可為普通農戶和其他經營主體提供市場信息、農資供應、綠色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及維修、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營銷等全方位生產性服務,通過專業和規模化服務連接千家萬戶,連片種植、規模飼養。特別是近年來新興的托管、半托管等農業服務模式中,不同類型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尋求生產經營最佳資源配置方式

  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在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要根據發展環境與需求,尋求主體之間的聯合經營,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互利共贏。在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不斷加深的發展背景下,實現區域、行業、主體間的有機結合,共同抵御風險,擴大資源調配范圍,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保障農民權益的需求日益強烈。

  因此,要不斷探索農業主體間合作與聯合的不同形式,完善機制,形成合力,找到大國小農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最佳資源配置方式。

  最近幾年“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模式在實踐中大量出現,表現出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在這種模式中,三者結合,優勢互補,有效打通農業產業鏈上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各環節,在整體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同時,促進各經營主體的效用最大化、收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是符合農業產業化發展要求,具有創新性、可持續性的組織經營形式。

  無論哪類經營主體,功能定位如何,其發展的主要目的,一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組織、帶動、提高、富裕農民,真正提升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二是優化收入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在改革發展中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豐富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通過組織形式、治理結構的創新,探索多層次、多形式、多類型的農村集體經濟。因此,新型經營主體要明確發展目的,把握發展方向,勇于探索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完成我國由大國農業向強國農業的轉變。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瞭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丝袜综合 | 欧美国产日韩a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性爱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 亚洲成a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