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小建:從城鄉和諧角度認識新型城鎮化

[ 作者:李小建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26 錄入:王惠敏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近年來更成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城鎮化實際是城鄉聚落的變動過程,新型城鎮化本質是實現城鄉聚落體系的統一和諧。為了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有必要從城鄉和諧角度對新型城鎮化加以梳理。

依據規模大小和功能差異,聚落可以分為若干等級,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縣城、建制鎮、中心集鎮、一般集鎮、中心村、自然村等。在一般意義上,城鎮化是指人口由農村向城鎮轉移的過程。這一概念把聚落的諸多等級差別概括為城鎮與農村兩類。在城鎮與農村各方面條件差別明顯的情況下,城鎮化意味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進步。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農村聚落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而城市的擁擠和環境問題使一些居民向往農村的居住環境。在有些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逆城鎮化現象。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型城鎮化不單單是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而應是全面整合城鄉聚落體系,使大小不同、功能有別、環境各異的各類聚落形成統一和諧的整體。

把新型城鎮化理解為城鄉聚落體系結構合理化的調整過程,對于我國這個農村居民眾多的國家具有特殊意義。我國人口眾多,農業文明根基深厚,不可能像有的國家那樣,將人口集中在少數幾個大都市。應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村鎮協調發展,尤其是加強中小城市和村鎮建設,改善廣大農村地區居住環境,使不同等級的城鄉聚落充分發揮作用。這就是說,各等級城鄉聚落在人居聚落系統中都起著特定作用,相互關聯,不可分割。這就要求加強新型城鎮化的頂層設計,使省、市、縣、鎮等不同層次的規劃相互銜接,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相互協調。

城鎮化是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在人們居住格局上的反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當一國實現工業化,產業結構中農業比重大幅下降,二、三產業比重大幅上升,便會出現人口由農村轉入城鎮的趨勢,從而使人口城鄉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走向城鎮化。比較成熟的經濟應是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互相促進。因為只有實現了工業化,才有實力反哺農業,促進農業現代化;實現工業化后,就業主要在二、三產業,居住地主要在城鎮。但我國由于歷史和國情等原因,城鎮化水平遠遠落后于工業化。在這種背景下,強調城鎮化,通過加快城鎮化改變城鎮化與工業化不協調的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推進城鎮化也不能脫離經濟發展實際。一地的城鎮發展應與當地的專業化分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相匹配。在“城”與“市”的關系上,“城”只是形式,“市”才是內容,才是“城”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市”主要是指經濟活動,尤其是專業化的經濟活動。從這個基點出發,城鎮化應更多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政府所做的,只能是認識和尊重市場規律,順勢而為,恰當地助推城鎮化。這種助推方向要正確,用力也要適當。否則,就會出現有些人們特別愿意去的城市,卻設施不足;有些人們不愿意去的地方,卻路修得很好、樓蓋得很多。

進一步說,城鄉聚落的區位選擇應綜合考慮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社會經濟基礎以及同周圍相鄰聚落的關系,從而論證當地經濟發展潛力、可提供的就業狀況等。以此為基礎,進行聚落總體格局、空間結構、建筑風格、文化特色等的規劃。在聚落區位選擇中,應立足現狀,處理好歷史承繼與未來發展的關系。除此之外,還應特別注意城鎮體系的未來變化,避免出現建了拆、拆了建的局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2013年05月28日07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综合五月花在线视频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 在线免费观看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卡通动漫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