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興國等:深挖潛能發揮農業農村更大作用

[ 作者:王興國?樊祥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19 錄入:王惠敏 ]

摒棄農業農村從屬地位的慣性思維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延續和創新,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目標直指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從歷史上看,我國城鄉發展理念經歷了從重城輕鄉到城鄉統籌再到城鄉一體等一系列重要變化。相應地,城鄉關系也從城鄉二元分割走向城鄉統籌、一體發展。

在城鄉分治思想指導下,雖然鄉村在改革之初也曾經歷過短暫的繁榮,但是生產要素長時期從農村向城市的單向流動削弱了農村的發展能力。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因此,在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發展階段,根據當時的發展條件,重構城鄉關系,主要是立足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把彌補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欠賬、著力改變農業農村落后面貌作為切入點,農業農村發展仍然處于從屬地位。

而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目的是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鄉村振興,不單單是實現農村經濟的現代化,更重要的是實現農村社會的現代化,縮小城鄉居民在現代意識、科學精神、文明理念方面的差距;不單單是著眼于讓農民更多地分享國家發展的紅利,更重要的是讓全體國民更多地分享農業農村提供的優質的物質產品、文化產品和生態產品。

從這層意義上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的充分發展,既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緩解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又能更好地推動城鄉融合,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戰略縱深。

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摒棄慣性思維,不但要補齊短板,而且要深挖潛能,讓農業農村在實現我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發揮更加主動、更加重要的作用。

要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進入新時代,產業發展,速度不是目的,質量才是關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農村三產深度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第一,要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鞏固和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第二,要圍繞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強生產、加工、儲藏、包裝、流通、銷售各環節,堅持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三鏈重構”,突出農村電商和鄉村旅游等重點領域,推動終端型、體驗型、智慧型、循環型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構建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第三,要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培育壯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第四,要堅持農業提質導向,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倡導“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綠色富農”理念,加大農業領域標準建設,開展標準化生產創建活動,推進農業標準化、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鼓勵各地打造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實現數量規模農業向質量品牌農業轉變。

第五,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強化農業國際技術合作,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農業開放合作新格局。

第六,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基本要求,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提高農業支持保護效能,完善農業生產激勵機制,加快形成覆蓋全面、指向明確、重點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簡便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要發揮各類人才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但要培養和集聚推動農村產業發展的各類創新創業人才,而且要發揮新鄉賢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新鄉賢既包括本村的老黨員、老干部、復退軍人、經濟文化能人,也包括出生地、成長地或姻親關系在本村的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干部、企業法人、外出經商務工群體的優秀代表、持證社會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員,還包括在農村投資創業的外來生產經營管理人才等。

第一,要鼓勵新鄉賢助力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經濟要發展,關鍵要注入現代要素。經歷過市場經濟洗禮、接受過完整教育的新鄉賢往往擁有一定的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本,他們連接城鄉,借人格魅力、學識修養、名人效應、創意點子,有利于推動資金回流、企業回遷、信息回傳、人才回歸,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第二,要鼓勵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新鄉賢參與基層鄉村治理,體現了“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社會治理理念。新鄉賢來源于群眾,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較高的群眾威望,對政策法規和村情民意吃得透、摸得準,處理事情既合情又合法。要引導新鄉賢協助鄉村基層組織,服務身邊群眾,妥善解決鄉村治理中出現鄰里矛盾、家庭矛盾、干群矛盾、歷史遺留問題等棘手問題,提高鄉村治理的精細化、精準化水平。

第三,要鼓勵新鄉賢引領鄉風文明。鼓勵新鄉賢參與鄉村發展事務,有利于營造用賢、尊賢、重賢的社會氛圍,調動和激發村民學賢、敬賢、立賢的熱情,抑制和消除長期存在的因農村社會結構失衡而出現的有違道德倫理的現象和違法行為。

第四,要鼓勵新鄉賢推動農村現代化進程。在參與鄉村治理的過程中,新鄉賢要把自身的現代價值觀傳遞給村民,透過新的思想觀念、知識技能影響家鄉,更好地架起鄉村居民與現代城市文明的橋梁,讓更多的農村居民熟悉現代意識、科學精神、文明理念,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推進農村現代化進程。

作者簡介: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研究員 王興國;山東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樊祥成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科學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亚洲天堂性AV在线 | 夜色福利美女曝乳视频 | 亚洲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 在线a一级大片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