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許善達:農業應重回規模化之路,工商資本下鄉是必要條件

[ 作者:許善達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8-27 錄入:王惠敏 ]

中國農村正在發生多重變局。一方面,在工業化與城鎮化高速推進的背景下,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國家最新統計的農民工總量是2.86億人,其中2.18億是21歲至50歲的青壯年農民工,不少地區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嚴重;另一方面,科技革新迅速,大量的現代技術進入鄉村,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與組織方式,農業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農業在這種變局下將如何發展?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聯辦財經研究院專家許善達認為,當前中國生產力水平已經可以支撐大規模的農業生產,農業應重回規模化之路,而規模化應該充分利用城市工商資本力量,工商資本下鄉是農業規?;a與發展的必要條件。此外,為降低農業規?;l展的風險,一二三產融合是方向。

生產力水平已可支撐大規模農業生產

農業規模化生產一直是中國農業實踐者與決策者的追求,但困于小農經濟國情,農業規模化之路多有坎坷。但近日許善達在河北沽源縣調研時表示,“當前我國的生產力水平已經可以支撐大規模的農業生產”,農業規模化生產正在成為現實。

“建國初,為追求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國家在農村先后搞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但最后規?;×恕?0年代初職能退到家庭聯產承包制,基本上還是小農經濟狀態?!痹S善達認為,當年的農業規模化失敗原因在于生產力水平與生產關系不相配,“七十年代農村,干活就是一排二十個人,每人拿一鋤頭,一人站一垅,一排人鋤著草就往前走。”

但今天的農業生產效率已經不再是許善達所描述“人耕”水平。河北省沽源縣農民孟金龍介紹,他今年種了5000畝土豆,雇了十多位本地農民,播種、撒藥全部使用機械,“28天就可以完成對5000畝地播種?!?通過選擇高產品種、機械化種植,孟金龍的土豆畝產能達到6噸,“按今年行情,我一畝地可掙2000元。”孟金龍說。

經過近七十年發展,隨著農業技術的更新升級,現代機械逐漸進入田間地頭。許善達分析:“孟金龍一畝地可產6噸土豆,是因為他采用了機械、優良品種等現代技術手段,當前我國農業的生產力水平已經可以支撐大規模的生產,家庭承包土地制一戶一戶耕作已經不適應了,所以現在中國農業發展要在承包制的基礎上重新恢復規?;缆贰!?/p>

但家家分散承包的耕地如何進行大規模生產?孟金龍依靠的是土地流轉制度。沽源縣農業局局長郭明介紹,該縣農業人口約20萬,現有在冊耕地是123萬畝,人均耕地超過6畝。孟金龍表示,他通過流轉承包了5000畝土地,每畝的承包費是350元。

由于農民大規模進城,不少農民承包的耕地被閑置,這為農業規?;a提供了可能。許善達告訴《財經》記者,經多年農村實踐與政策研究,中央逐步完善了土地流轉制度,鼓勵農村耕地流轉已經是中央政策方向。2014年時,中辦、國辦就已下發文件,要求大力發展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

“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但是用土地流轉的方式,實現規模化生產以提高效率?!痹S善達表示,“承包地流轉以后,要保證流轉土地的農戶能夠每年獲得一定的收益,沽源每畝地地租是300多元,河北邢臺900多元,這個收益從某種程度上說相當于農民的社會保障。”

許善達所提及的河北邢臺土地流轉,是指南和縣“金沙河模式”。2012年,當地成立了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實現規?;N植,如今合作社經營土地3萬多畝。有了規模后,金沙河合作社推行“統一購種、統一農資、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倉儲、統一銷售”的管理模式,平均畝產增加100多公斤小麥和玉米,可耕土地增加2%,生產投入降低10%,當地一些農民也從傳統農業生產轉為職業農民,年收入達到6.6萬元,有的可達到幾十萬元。

“邢臺的金沙河合作社一開始才3000畝,后來8000畝,現在變成3萬畝,因為合作社支付的地租比農民一家一戶種植收入高,農民愿意把地交給合作社,農民還有時間去打工掙錢”,許善達指出,“規?;纳a已經是我們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而且現在到了完全可以實現的階段?!?/p>

工商資本下鄉是規模農業的必要條件

許善達說,現行的家庭承包制度決定了農村土地都是一家一戶,農民沒有錢,所以實現規?;囊粋€前提,就是工商資本要下鄉,必須靠外部資金的注入。

在孟金龍的規模化生產實踐中,宜信公司為孟金龍購買近百萬一臺的無人駕駛拖拉機、田間管理系統提供金融服務。宜信普惠融資租賃總經理毛芳竹告訴記者,看到農業生產中部分農民有規?;C械化耕種需求,宜信租賃以融資租賃的方式為他們提供資金支持,“農民最少只需交30%首付,剩余資金由宜信租賃支付,然后宜信將機器租給農戶使用,農戶按期交租金,租金付完即可獲得機器所有權?!?/p>

除了為農民提供融資服務,為降低農機手風險,宜信公司在實踐中發現,相當一部分使用機械的農戶是因為疾病等意外原因造成的失信,因此為他們提供保險服務。

不少城市企業主看來,由于農村政策不穩定,風險較大,對深度參與農業經營持保留意見。但宜信CEO唐寧對《財經》記者表示,“作為金融服務方,資本下鄉一定要能夠做到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這樣的毛細血管才能夠真正把金融、資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p>

此外,工商資本下鄉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利益分配問題。許善達認為,“所有參與投資的人,都要有收益回報?!钡瑫r表示,利益分配是有前提的,一是有社會財富總量的增加,二是參與主體獲得回報多少取決于所投入資源的稀缺程度。

《財經》記者采訪過多省市的農業規?;a實踐也顯示,在取得較好效益的實踐案例中,有效的工商資本力量介入,成為規?;r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他們會給當地帶來資金、先進技術與經營理念,這些都是農村發展所缺乏的要素。

“沒有工商資本下鄉,搞規?;褪强障搿!痹S善達強調。

一二三產業融合是方向

即使農業規?;N植有現實基礎,但多位農業企業負責人和分管農業的基層官員對《財經》記者表示,農業仍是高風險產業,種植的規模越大,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越大,可能發生巨額虧損。如何降低農業生產風險,是農業實現規?;a后必須解決的問題。

對此,許善達認為,與二三產業融合是方向。僅僅是第一產業還不能夠與市場直接聯系,農產品進入銷售市場必須通過第三產業,再加工則必須通過第二產業。因此,在工商資本下鄉支持了農業規模化生產之后,只有與二三產業融合才能有效地降低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沽源縣的土豆種植農戶近年就吃了與二三產業融合不夠的虧。孟金龍指出,全縣土豆種植面積30多萬畝,每年每畝產出3至6噸,但當地土豆既賣不出好的價錢,也難以通過加工成薯條、淀粉等產品獲得高溢價,農戶致富難度加大。對此,沽源縣農業局局長郭明告訴《財經》記者,“當前沽源縣農業發展瓶頸主要是銷售、產業鏈條短的問題,一二三產融合不夠。”

針對沽源當前農業規模化發展中存在的困難,許善達亦建議,像孟金龍這樣的農戶或合作社,未來須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才能更好抵御風險,比如與當地生產淀粉的工廠建立內在的股權關系,互相之間利益相關,并且多方組建一家銷售公司,可以跟北京、天津等城市訂貨,并簽署長期合作協議。

在許善達看來,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業規?;a,工商資本下鄉整合規模化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要素,再融合一、二、三產降低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這就是當前中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記者 熊平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一级视频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唯美国产伦综合 | 亚洲乱码中文手机在线 |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欧美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