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會,有不少代表委員提出了不少的提案,其中有一項提案比較成話題,就是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阜外醫院主任醫師敖虎山先生提出的,他認為應該建立一個告老還鄉制度,鼓勵處級以上的政府官員和有一技之長的科技人員,在退休之后回到自己的老家,為家鄉貢獻余熱。
我覺得這個提案相當的好,“告老還鄉”,自古以來是中國官僚社會的一項制度。過去許多在京城里面當官的人,哪怕是當了當大臣,甚至當了宰相,退休以后也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去生活,去養老。
為什么這項制度后來就變成難以實現了?原因有很多,我在這里不一一展開分析。但是我想給大家介紹的是,日本社會到現在為止,還有告老還鄉的傳統。雖然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有過介紹,但是今天我想跟大家來詳細聊聊日本的這一告老還鄉傳統——日本人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的九州地區有一個大分縣,這個大分縣有很多的溫泉,不少網友說不定還去過,譬如像別府、由布院,都是日本著名的溫泉勝地。大分縣還有一位很著名的政治家,叫“村山富市”,村山富市先生在90年代中期擔任過日本首相,同時他發表過承認日本侵略歷史的《村山談話》。
今年已經94歲的村山先生,在2000年,也就是在76歲的時候,決定不再繼續擔任國會議員,離開東京,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大分縣大分市。我去過村山先生的家有5次,那個家是他在50年代的時候買的一個老式的平房子,有100多年的歷史。他回來之后進行整修,還整修出一個漂亮的日本式的小庭園。家很小,全部加起來也就是四個房間。那個小客廳,實際上不到10平方米。
村山先生的父親是一名漁民,他是正兒八經的平民子弟。雖然貴為一國之首相,但是退休之后回到自己家鄉,門口沒有警察站崗,也沒有政府配備的秘書和醫生,也沒有公車,他的夫人腰不太好,所以上超市買菜,都是村山先生自己干的活。
我去采訪他的時候,幾次看他騎著自行車從超市回來,一個完美的平民首相形象。大家是不是看到過一張村山先生騎自行車的照片,那就是我拍的。相比較其他國家的退休領導人,看到這一張照片,都會有無限的感嘆。
村山先生離開繁華的東京,回到自己的老家,他并沒有感到寂寞。相反的,他感覺到很舒心。因為在村山先生的周圍,有許許多多跟他一起工作過的同事和戰友。大分市是他政治生涯的起點。他最初是在大分縣當縣議員。只是感嘆以往的同學都已經老去,活著的不多。
村山先生每天早上起來以后,就騎著自行車到公園里,跟市民們一起打太極拳、聊天,他說自己是群主。有一次,他帶我去一家壽司店吃飯,接待他的老板娘40多歲,見到村山先生,稱他為老叔。因為在他媽媽當老板娘的時候,村山先生就已經是這里的常客,所以雙方感覺是十分的親切。
村山先生告老還鄉,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干預當地的政府行政,更不會為哪一位親戚朋友的私事,給當地政府施加壓力。他只有在當地政府希望他出席某一項活動的時候,他才會露個面。但是,村山先生為家鄉最愿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加強大分縣與中國的關系。無論是開辟空中航線,還是大分縣企業去中國投資,村山先生都親歷親為。
除了村山首相之外,大分縣還有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在自己退休之后回到故鄉。這位傳奇人物就是現在的大分縣知事廣瀨勝貞先生。
大分縣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省,縣知事就相當于一個省長。廣瀨先生出生于1942年,今年是77歲。77歲還在當省長,在我們中國是不可思議,但是在日本屬于很正常,因為他是縣民們投票選舉出來的。
廣瀨先生畢業于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后就考入日本經濟產業部工作,1991年,他擔任過當時的日本首相宮澤喜一的秘書官。此后擔任過經濟產業部貿易局長、產業局長,最后當到事務次官,也就是經濟產業部的常務副部長。在日本的官僚體制中,官僚最高只能當到事務次官。2002年,廣瀨先生60歲退休。他沒有選擇留在東京生活,而是決定告老還鄉,回到闊別了40多年的故鄉去。
我在2013年的時候去采訪了他,問他一個問題:您的祖上是干什么的?他告訴我,他的爺爺是一位儒學家,而且還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對于中國儒家文化和唐詩宋詞很有研究,還喜歡種蘭花。
大分縣距離東京很遠,飛機要飛兩個小時,離開東京就意味著離開了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廣瀨先生回到自己老家之后,他決定要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和長期從政所積累的經驗,為家鄉做點事情。
所以他告老還鄉之后,并沒有去養鳥種花,而是去參加了大分縣知事的競選。回到家鄉的第二年,廣瀨先生就被選民們選為縣知事。縣知事的任期是四年,他已經連續當選了四屆,從2003年到今年,已經當了整整15年的縣知事。為大分縣爭取中央政府的各種資源,為大豐縣引進投資,發展旅游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深得大分縣縣民的敬重。
廣瀨先生告訴我,晚年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在有生之年能夠為家鄉貢獻一份余熱,這是一件光耀祖宗的事情,是自己作為一位大分縣人的榮耀和驕傲。
讀到這里,也許有網友會說,一位在中央當過部長的人,回到家鄉之后還能夠當省長,輪到我也愿意告老還鄉。但是,大家要記住,日本是實行民主選舉制度,你沒能力沒口碑,選民們不會投你的票。你沒有業績,即使當了一次,下一次也有可能落選。
說完首相和部長,我再來說說小人物。
大分縣有一座山城,叫“九重町”,人口只有1萬多人,按照我們中國的概念,充其量就是一個鄉鎮或者大一點的村。
這個町長坂本和昭是日本的早稻田大學畢業生,他在大學畢業以后,進入了國家建設部工作,當到了一名課長,這個課長相當于中國中央部委的一個處長。然而在1991年,他毅然辭去在中央機關的工作,離開東京這個繁華的大都市,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來競選町長。名牌大學畢業生的聰慧,加上在中央機關當課長的經歷,坂本先生管理這么一個小山城,他的理念他的能力是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的智慧。
九重町是一個以旅游和農業為主的山城,溫泉很多,同時那農付產品也十分豐富,不僅種植水稻,而且有各種各樣的蔬菜和水果,但是交通十分的不方便。如何才能吸引外地的游客來九重町?這是坂本先生當上町長之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九重町有一個大峽谷,坂本町長提出一個設想,要在這個大峽谷之間架設一條日本最長的吊橋。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對,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時整個九重町的財政收入才25億日元,但是造橋所需要的費用是20億日元,這幾乎是整個九重町一年的財政收入。那么這個橋造好以后,能否保證給九重町帶來收入,如果不能帶來收入的話,那么整個町的財政就要破產。
經過長達五年多的磨合,町議會最終批準了大橋的建設計劃。2006年,這座長390米,高173米的日本最長的吊橋建成。站在這座名為“九重夢大吊橋”上,你不僅可以看到兩大瀑布,秋天更可以看到兩岸紅葉,冬天看到360度的雪景,春天可以看到滿山的櫻花和杜鵑。過橋參觀費是每人500日元,相當于30元人民幣。僅僅過去7年,大橋就全部收回了投資。這座當年遭到一部分人反對的大橋,如今成了整個九重町的搖錢樹。
因為這一座橋,整個小山城的財政收入居然在日本全國的町當中,是排名第五位,按照中國的概念,就是全國百強縣的第5位。由于財政收入豐厚,因此當地的孩子從出生到中學為止,實行的是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同時考上大學的給予特別的獎學金,老年人的醫療也實行特別的減免制度,町政府邊上還有一個公費的養老院。這樣的福利待遇,在日本其他農村是很少見的。這就是在中央機關當過干部的人告老還鄉之后,才有的一種視野與魄力。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告老還鄉是一項很好的傳統,它不僅能夠給家鄉帶去巨大的政治資源和社會資源,更重要的是,它還能給家鄉帶去很好的戰略眼光和發展的新思維。
但是,日本能夠實現告老還鄉,是因為它具備了各種條件與環境。
首先,日本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也就是說,即使自己在京城當官,但是在農村家鄉,他還有祖上傳承下來的土地和房子,他回到家鄉,還有老房子可以住,還有農田可以耕種。他能找到自己的根,找到兒時所有的記憶,和父母留下的痕跡。還有許多的親戚朋友、同學,獲得一種難得的親情鄉情和溫馨。
第二,告老還鄉后有事做。他可以通過競選,來成為地方的行政長官。而且行政長官是不受年齡的限制,只要你干得好,選民們一直會擁護你,支持你,讓你干下去。所以像大分縣知事廣瀨先生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除了回到故鄉當官之外,你還可以回家辦企業,經營溫泉旅館。可以回家務農,經營父母留下的土地。
第三,沒有戶口限制。當你回到闊別幾十年的家鄉,你即使在家鄉已經沒有了祖上的土地和房子,你也可以購買農村的土地,建造自己喜歡的房子,要建多大就可以建多大,沒有“城里人不得買賣農村土地”的政策規定。
第四,城鄉差別很小。日本的農村已經完全實現了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就像九重町,雖然是一個只有1萬多人的山區小鎮,但是家家戶戶都有汽車,家家戶戶都有煤氣和無線網絡,許多家庭都有溫泉,道路很干凈,除了沒有東京那樣繁華的街區,所有的生活設施和社會公共設施跟都市里面沒有什么差別,所以他回到自己的故鄉,生活質量不僅沒有下降,也許因為離開大都市的喧囂,家鄉的空氣更好、環境更美麗,生活更安逸,更適合養老。
第五,日本實行了全國統一標準的醫療保障制度。像當過首相的村山先生和留在家鄉的老太太,他們的醫療保障待遇是一樣的,醫療報銷制度是全國統一的。而且日本的醫療條件,并不是層層遞減,即使在小城市里,也能享受很好的醫療設施。因此,告老還鄉,健康醫療也可以獲得最有效的保障。
以上各種條件,是日本許多人在退休之后選擇告老還鄉的一個重要的環境因素和社會因素。我想,當我們中國的農村,也具備了這些環境和社會因素的話,那么在京城當官,或者在大企業里當高管的人,退休之后也有可能選擇告老還鄉,哪怕是一年回去住上幾個月,也是有可能。這樣的話,我們政協委員的這一提案,也會成為一種社會的新時尚新潮流。
作者系亞洲通訊社社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靜說日本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