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杜曉:告老還鄉傳統如何延續

[ 作者:杜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3-25 錄入:王惠敏 ]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秘書長敖虎山向大會提交了題為《建立現代“告老還鄉”制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大會發言。敖虎山在發言中認為,振興鄉村關鍵是要解決“人”的問題,人才振興才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告老還鄉傳統。隨著社會發展變化,傳統告老還鄉制度在現代社會是否具有新的生命力?《法制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業內有關專家。

人均壽命在延長  告老還鄉有作為

敖虎山認為,告老還鄉是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一種退休制度,從漢唐到明清具有悠久的歷史,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濃厚的家國情懷,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鄉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張生認為,我國古代有告老還鄉的制度,這個制度是指一個官員退休后,會回到自己的原籍。官員回到原籍以后,會把他們的知識、文化、影響力帶回去。例如,某官員德高望重,那么可以發揮其特長調解鄰里之間的一些矛盾,成為鄉村治理、基層治理非常重要的力量。官員告老還鄉后還可以分擔政府公共管理方面的一些職能,促進政府職能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所以,我國古代的告老還鄉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本身也是制度化的。根據當前的情況,我國古代的一些治理經驗值得效仿和學習。

從當前的社會環境來看,我國是否具備推行現代告老還鄉制度的條件?

“推行現代告老還鄉制度有一個重要背景,目前,鄉村、小城鎮的文化等公共資源在向大城市傾斜。很多人去大城市上大學、工作,然后在大城市退休、養老、帶孩子,一些相關投入都聚集在大城市,這樣就導致某些鄉村、小城鎮的文化等公共資源相對匱乏。”張生說。

敖虎山認為,“鑒于我國每年有大量的公務員、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不同行業的企業家退休,他們中的部分人也愿意回歸田園生活,在故鄉的土地上繼續發揮余熱,那么在政策層面上建立現代告老還鄉的制度,為鄉村振興開辟一條新的路徑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通常的情況是60歲退休,但如今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接近80歲,也就是說,一個人在60歲之后還可能會有10年左右的時間發揮余熱。特別是對教育領域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有償還是無償,退休人員對鄉村教育體系能夠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對教育發展有重要意義。現在有不少優質的中學,一般集中在城市。農村不斷地向優質中學輸送人才,但是也在抽離人才。可以看到,不少大學生畢業后都不愿意回到鄉村、小城鎮。”張生說。

張生認為,有了告老還鄉制度的支持和鼓勵,退休人員回到鄉村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可專心投入教育等領域,對農村人才培養、人才回流都能起到積極作用,對家鄉是一種反哺。除了教育之外,退休人員還可以在一些專業技術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例如,農牧方面的專家退休回到家鄉之后,可以把自己的專長轉化成先進生產力,支持家鄉建設,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有不少退休人員曾經在國家機關、大企業工作過,他們會有一些自己的資源,對鄉村建設也會提供比較多的支持,這個過程是帶有互動性的。還鄉的時候可能會帶去資源,而鄉鎮的特殊資源反過來又會吸引這些還鄉人員,這需要有一個過程。

對于推行現代告老還鄉制度,也有專家持不同意見。

“近年來,脫貧攻堅工作、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這是討論現代告老還鄉制度的一個大背景。告老還鄉制度是中國傳統社會官員的一種退休方式,這種退休方式對鄉村人際關系、道德建設起到良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這是傳統社會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在傳統社會起到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對于現代社會而言,推行城市化建設,根據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現代化程度、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建立現代告老還鄉制度還不太切合實際。”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

制度推進需逐級  優化配套是前提

據相關媒體報道,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江西省委會副主委、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也提交了題為《讓告老還鄉的文化傳統在鄉村振興中煥發生機》的大會發言。

劉木華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過程中,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發展,成為各類公職人員、黨員干部、專家學者、工商企業界人士等,這些人在城市退休后大部分都不能再被社會充分利用,浪費了資源,然而當前現實又使這些人很難回到農村。這種人才資源只能單向從農村流向城市的情況也間接造成了當前大部分農村的人才、文化、管理、組織等全面落后和凋零。當前,“城市病”問題增多與鄉村嚴重缺乏人才現象的鮮明對比,讓告老還鄉的文化傳統助力鄉村振興正當其時,但同時,人們認識還不到位,社會氛圍還很不足。

張生認為,告老還鄉制度要推行,首先要弄清楚“鄉”在哪里。“例如,從一個村子里考大學出來,那告老還鄉是不是就要回到那個村呢?并不一定。隨著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小城鎮的發展也非常重要。對于告老還鄉來說,不一定非要從鄉村開始做,可以先在小城鎮推行,改善小城鎮的公共資源,讓退休人員老無所憂,再逐級向下推進。”

“告老還鄉制度具備一定的可行性,主要還需要一些相關配套。例如,一個大學生從一個比較貧困的地方考到城市上大學,畢業后在城市里發展得不錯,如果要求他回到鄉村,鄉村也需要提供一定的基礎和條件,如醫療、養老、交通等。如果這些條件不具備,那么告老還鄉制度推行可能就會有難度,所以推行告老還鄉制度,需要鄉鎮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可行性,因為到那時候,鄉鎮才能真正吸引城市中一些有知識、有經驗的退休人員回去。”張生說。

告老還鄉可選擇  多元保障乃關鍵

對于現代告老還鄉,劉木華提出3點意見:首先,聘用管理保障。鼓勵各地制定新時代告老還鄉人員的聘用管理辦法,創造多種讓這些鄉賢發揮作用的組織和平臺(如各種社會組織等)。對告老還鄉回來的技術人員、退休干部、工商企業界人士等進行因才聘任、合理使用,以補充鄉村教師、鄉村醫生、農業技術人員、鄉村干部及管理人員的不足。

其次,居住地保障。對于那些想告老還鄉回到農村的人員,政府要為他們在農村租房、繼承父母房屋居住使用權、土地租賃等方面提供幫助和支持,并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利益,甚至作為吸引鄉賢的措施。同時,在他們修繕父母房屋或租賃住房等方面要創新機制,允許對房屋做一些大的改造和修理,方便他們獲得一個條件完善的居住地。

最后,基礎設施保障。告老還鄉也是一種農村田園養老方式。政府要加快補足農村交通、生活設施、衛生條件等方面的短板。要大力改善鄉村醫療環境,建立社保、醫保、全方位覆蓋農村的網絡,方便就近看病;要構建農村連接城市中心醫院等機構的遠程協作醫療服務。同時,要建立心臟病等突發急性病的快速響應機制,讓告老還鄉人員回到農村后感覺生活方便和放心,其子女也不用過分擔心一些突發性疾病狀況的發生。

“建立現代告老還鄉制度對鄉村振興有積極意義。但是現代告老還鄉制度應該是帶有互動性的。例如,某人是從一個鄉村出來的,退休的時候可以選擇其他更利于發揮自身作用的鄉村。也就是說,現代告老還鄉制度不一定是回到自己原來的那個鄉村,退休人員可能會選擇一個條件、資源各方面相對好一些的鄉村去發展,進而帶動更多的鄉村發展。”張生說。

竹立家認為,推行現代告老還鄉制度最大的困難在于,退休干部回去之后是一個什么樣的身份。“究竟該如何利用原來的職位、身份給鄉村發展帶來實惠。另外,還要考慮到會不會影響到當地基層黨委政府的工作。”

“推行現代告老還鄉制度,需要有一個政策導向,要讓退休人員感覺到去鄉村是開創人生的第二次事業。另外,還要有一些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張生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法制日報 2019-03-2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成人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观看 | 偷偷做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自在线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