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在農村調研,自認為對農村是熟悉的,對農民們的訴求是了解的,也曾寫過不少三農方面的文章。打心底里感到近些年來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黨的三農政策越來越惠民,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可持續。而個別地方政府在執行政策時或自行出臺的東西常常會走偏或變樣,甚至讓人費解、看不懂。
1、社區房與農民宅基地上的住房有著本質上的差別。社區樓房有它的極大優勢,但依然有短板,并不適應全部村民。在功能方面,社區樓房只是居住條件的改變,宅基地上的住房除居住外還可以存放糧食、寄放農具、搞養殖,農民有維修翻修權。
2、村莊合并,集中聚住后,農民們種地、上墳、人脈聯絡、搞多種經營、生產極其不便。少小離家者返鄉尋根困難,外出工作人員落葉歸根的路被阻斷了,鄉情、鄉愁無處寄托。
3、為了政績,為了城鎮化率,為了土地流轉面積,為了換取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等趕農民進社區上樓是急功近利短期行為,并不利于鄉村振興。
4、農民上樓后生活支出加大,生產成本提高,傳統熟人社會會被撕裂,部分土地會撂荒,會影響糧食安全,鄉村會再次被支離破碎,文化需重新構建……這些問題解決不好直接影響到農村的穩定,會帶來很多遺留問題。
5、農民進入社區上樓后,宅基地被置換出去。土地流轉后一旦經營不善,或出現了其它改變用途等問題,農民就會失去這部分財產性收入,生活一旦沒有著落或質量下降,將是可怕的事情。
6、很多農民用舊宅置換社區樓房和土地被流轉并不是情愿的。有的是從眾心理,別人都上樓了自己也跟著去;有人是擔憂而去,擔心大伙搬走后老宅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無人修補維護,將來無法居住;有人是被逼迫而去,地方、基層干部要整齊化一,要政績,甚至以停水、斷電、毀路威協;有人是為應眼前之急采取的無奈之舉。
因此,舊宅置換樓房一定要算好賬算大賬,要從長計議,要讓農民自覺自愿,要從鄉村振興的戰略和農民利益的角度上去考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