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有少數老百姓確實出現了這樣的心態:“我是窮人我怕誰”、“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誰” 、“我掐著你玩”。這些都是無理取鬧的潛臺詞。有少數貧困戶對來家里幫扶的干部很麻木,認為干部比自己更得急,因為自己不脫貧干部交不了賬——脫貧表上還要自己簽字呢?。?1月9日,光明網)
最近幾天,朋友圈被湖北省巴東縣委書記陳行甲的一篇深夜撰文所刷屏。文章指出,少數扶貧戶存在不感恩的心態,認為干部就是應該幫他們做事,進而引申出對貧困戶進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和文化教育的不同,導致每個人的生活態度和素養不一樣,所以,貧困戶中有人存在等靠要這種依賴思想,是不足為奇的。
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要求我們現在加快脫貧攻堅工作,以六個精準為抓手,以兩保障、三不愁、四個好為目標,讓少數貧困人口脫貧。目前,全國上下都將精準脫貧工作當作一號工程來做。在攻堅克難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幫助貧困人口物質脫貧,也要幫助他們精神上脫貧,這樣才是踐行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現。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群眾素質的提升和思想觀念的更新是脫貧致富的源動力。群眾的主動脫貧志向,是推動他們脫貧致富的內因,政府幫扶是推動他們致富的外因,只有內因足夠強大,才能在外因的作用下,走上富裕的道路。
而對群眾進行積極的正面、鼓舞性的教育和引導,正是催發他們產生強大內因的有力推手。將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精神注入在脫貧攻堅中,用各種方式來加強百姓的教育工作,如黨員的模范示范、致富帶頭人的言傳身教、到外地學習參觀等方式,讓貧困戶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能脫貧。
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所有貧困戶都能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作者單位:平武縣泗耳鄉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