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周一星:關于中國城鎮化速度的思考

[ 作者:周一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9 錄入:王惠敏 ]

作者題注:

寫于200511月,發表在《城市規劃》,2006年增刊,32~3540頁。收錄于《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選集》,商務出版社,2010年,532-538頁。

20051220~22日參加香港大學中國發展國際研究中心(ICCDS)和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在香港大學聯合召開的“中國十一五規劃城市發展論壇”。我以此文內容做主題報告。

文中的觀點分別形成于20032004年幾次城鎮化的重要科研,我感覺十分重要。恰好20056~9月參與為政治局第25次集體學習會起草“國外城市化發展模式和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報告文本,使我有機會集中運用這些觀點。其中,關于中國城鎮化1996年以來連續8年以1.43/1.44個百分點超高速增長有水分的觀點,我認為事關重大,希望上層了解,在多次試講中反映也很好。沒有想到在最后時刻這部分內容被上面刪掉了。當時我頗感遺憾和不解。

2005929日下午3~5點我和同濟大學唐子來教授一起在懷仁堂給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講解。在20分鐘的問答中,胡錦濤同志首先提了個問題,他說“周老師講我國的城鎮化水平以年均增長0.8個百分點比較合適,但是2000年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每年都增長1.44個百分點,這么快的速度,我國是不是過度城鎮化了吶?”我最關心的問題在這個特殊場合以這種特殊形式出現了!不解終于釋然,我的回答自然在這篇文章中你可以找到。

還有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我對未來中國城鎮化的速度預測是一個多層次的綜合方案,但在給中央的講稿中,為了避免復雜化用了年均0.8個百分點。在事后公布的“十一五”規劃中,我國首次給城鎮化速度預定了一個指標,恰好就是0.8!比十五計劃期間“統計上的”超高速度下降這么大的幅度!你不認為這傳達了一個重要信息嗎?

轉眼之間,國家又在準備“十二五”規劃了,城鎮化肯定繼續受到關注。如果“十二五”規劃還要給城鎮化下一個指標,我覺得年均有0.7~0.8個百分點就可以了。根據1982~2000年經過修補的城鎮化水平數據和國家人均GDP數據的回歸分析,我有一個經驗關系,即人均GDP年升10%,全國城鎮化水平大體年升1個百分點左右。同時,我更認為“十二五”期間國家應該更加關注城鎮化質量的提高,在我國城鎮化已經進入中期減速階段的背景下,不必再強調加快城鎮化發展了。

現在再回過頭看1995~2003年間我國城鎮化每年提高1.44/1.43個百分點的異速增長,明顯背離了同期的經濟增長。多年跟統計數據打交道,感慨萬千。怪不得有人給“統計”下了一個山寨版的定義:統計即虛假的真實。

1、背景

有關“中國要走城鎮化道路”的研究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開始了[1]。直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外貿出口一度受阻,“變農民為市民”成為拉動內需、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城鎮化到這時才成為輿論的中心。1998年中央提出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2000年“十五計劃”中首次把“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作為國家的重點發展戰略之一。“十一五規劃”繼續高度關注城鎮化問題,強調“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并首次提出城鎮化水平的目標,為城鎮化速度降溫。

近年來,我參與過幾次有關城鎮化問題的研究,多多少少與“十一五”規劃有一些關系:①2003年國家統計局第五次人口普查國家級重點研究課題“中國城鎮化水平值的修補和城市規模分布研究”;②2003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第11專題“城市發展與城鎮化科技問題研究”,提出“城鄉劃分的空間識別系統研究”報告;③2004年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的“中國城鎮人口和城鎮化水平增長預測研究”;④2005年準備中央集體學習會材料“國外城市化發展模式和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在這些研究中我逐漸對中國的城鎮化速度形成了一些觀點,愿意提出來請大家批評。

2、中國城鎮化速度的幾個觀點

2.1 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城鎮化水平達到25%上下后就進入了中期加速階段

在正常發展情況下,一個國家城鎮化的發展會遵循S形曲線,這一趨勢是被世界公認的。但中國在應用這一經驗性的三階段理論模型時常常把30%和70%兩個轉折點絕對化。似乎城鎮化水平一到30%就會自動加速,一到70%就會自動放慢。其實城鎮化的階段還是要從城鎮化的發展機制和進程的實際變化來判斷。

中國的城鎮化過程從鴉片戰爭以后開始,在新中國成立前經歷了長期的戰亂,在解放后經歷了長期大起大落的不穩定發展,因此我國城鎮化的前期階段顯得特別漫長。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城鎮化由一元推動機制向多元推動機制轉變,我們判斷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城鎮化水平達到25%上下后就進入了中期加速階段。而且只要政治、經濟的發展沒有大的波動,較快的速度會延續一段時間。

根據最近對Logistic方程的理論研究,我們修正了NorthamS形曲線,提出了新的城鎮化水平四階段模型[2]。根據這個模型,如果中國未來的城鎮化水平飽和值為80%,則城鎮化水平在40%左右時速度最快,以后應該在較快速度的基礎上進入減速階段。中國目前的城鎮化水平已經達到40%,因此,繼續提加速發展可能不妥。

2.2  中國近期城鎮化的超高速增長主要是口徑調整的結果,有水分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19962003年我國城鎮化水平連續8年每年提高1.43/1.44個百分點[3]。這是非常高的速度,和大躍進三年年均1.45個百分點的速度相當。這種速度是統計口徑調整造成的假象。

四普和五普城鎮人口新老統計口徑在2000年出現了大約4.7個百分點的差值。為了前后的銜接,有關部門把4.7個百分點的差值分攤在1996~2000五年里[36.2229.04/5=1.436],導致了連續五年的1.43/1.44個百分點的超高速增長,其中66%即每年0.94個百分點為口徑調整的因素。同時,又重新整理和調整了原來1990~1995年的四普數據,形成5年里每年0.52/0.53個百分點的勻速增長[(29.0426.41)/5=0.526][4]。前后對比更加深了90年代后5年超高速增長的印象,然后又把這種速度簡單延續到了200120022003[3]

這種超高速可能對未來我國的城鎮化和“三農”問題的解決產生誤導,以為中國解決三農問題輕而易舉。2004年我國城鎮人口統計公布的速度雖然略有下降,增長了1.23個百分點,速度仍然不低,城鎮人口比重達到了41.76%。我們可以粗略的計算,按照現在公布的21世紀頭三年的城鎮人口和城鎮化速度的數據,表明每年平均增加2157萬城鎮人口,扣掉原有城鎮人口的自然增長(假設為4 ‰,即平均每年192萬),即意味著平均每年有近2000萬鄉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5年就是一個億。這三年全國城鎮平均新增就業崗位829萬,即使全部用來滿足鄉村人口在城鎮的就業,也遠不能支持帶眷系數很低的新增城鎮人口。實際上我國城鎮還有相當數量的失業勞動力[5]和新增勞動力,城鎮的新增就業崗位不可能全部提供給進城的農民。這種過高、過快的估計是確實存在的。按照我的數據修補,1982~2000年間我國城鎮化的平均速度為0.835個百分點,其中1982~1990年年均0.89個百分點,1990~2000年年均0.79個百分點,這是比較符合實際的[6]

2.3  我國沿海部分發達地區正在經歷韓國和日本歷史上有過的超高速城鎮化,但是不能要求在全國尺度上重現這樣的超高速

韓國城鎮化水平從1960年的28%上升到1975年的48%,年均增長1.3個百分點,從197548%到1995年的78%,年均遞增1.5個百分點,創造了國家城鎮化速度的奇跡。日本從1950年以后也有大致30年的類似過程,但速度比韓國稍低。有人以此為例,認為中國的城鎮化速度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應該達到1.5個百分點。這種判斷值得商榷。“空間尺度”對于地理比較是非常重要的。中、日、韓三國的人口規模不在一個檔次上,不能簡單類比。日、韓在城鎮化高速增長時期,東京、京阪神、名古屋和首爾、釜山等少數幾個大都市區就容納了全國大部分的轉移人口。在中國這么大的國家就不現實。根據我們用五普標準對各省區1982~2000年城鎮化水平值數據的修補可以知道[7]1982~200018年來,廣東城鎮化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個百分點,浙江、江蘇、上海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在1.31.41.5個百分點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韓國和日本的城鎮化奇跡正在我國以珠三角和長三角為核心的部分省區重現[8],但是要求全國在總體上都達到這種速度顯然是脫離實際的。

2.4  我國十一五規劃期間以至更長遠的城鎮化進程應當和經濟增長、資源環境保持相對的平衡,要避免“過度城鎮化”現象

如果按照國家現在的基礎數據來預測,那么十一五期間的城鎮化速度會是非常快的,到2010年就可以突破50%。這未必是一件好事。

在我們修補的數據基礎上,用聯合國法也預測了未來城鎮化水平的理論值,結論是:2025年前我國城鎮化的年均速度按照理論模型會達到或略超過1個百分點,2025年以后會逐漸放慢,低于1個百分點,估計2014年可能達到50%,2023年可能達到60%。

理論值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是否具有現實的可能性呢?我們就城鎮化增長與經濟增長、就業崗位增長和建設用地增長的關系對理論預測進行了驗證。

就我國城鎮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規律性而言,城鎮化速度選擇年均增長0.6~0.8個百分點比較適當,這種速度要求人均GDP的年均增長率在6.4~8.6%之間,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按1個百分點或1.44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要求人均GDP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1%和16%才能支撐,這是不可能的。

假設新增城鎮人口的就業率保守地確定為50%,配合城鎮人口與城鎮就業人口之間的統計關系,把現在我國每年八、九百萬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全部用來滿足進城的鄉村人口,我國城鎮化的速度未來以低于1個百分點增長比較穩妥,不然城鎮就業問題會十分嚴峻。實際上城鎮自身還有大量新增勞動力和失業人員需要就業。

假設新增城鎮人口按人均用地100 m2計,用以往的用地狀況來加以驗證。1991~2000年平均的城鎮用地增長水平為1022 Km22001年新增用地是90年代平均用地量的2倍多(2079Km2),2002年是2.5倍多(2640Km2),分別呈無序和嚴重無序的狀態[9]。城鎮化若以年均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城鎮年均用地量約需1700Km2,已經遠高于90年代平均的用地增長水平,但低于2001年和2002年無序狀態下的用地增長水平。城鎮化以0.80.6個百分點增長的用地水平(14121114 Km2)雖然高于90年代的平均狀況,但均遠低于2001年的用地增長速度,這種速度比較合適。

綜合起來的初步結論是: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在20世紀后20年的基礎上仍會以較快速度推進,一年提高0.6~0.8個百分點是比較正常的,有把握實現的,高于0.8個百分點就是高速度的,個別年份達到1個百分點是有可能的,連續多年超過1個百分點是超高速的、有風險的,連續多年的1.44個百分點是有水分的,是不可能的。在正式場合,我的建議是0.8個百分點。

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城鎮化目標是2010年達到47%,2005年的公布值為43%,即2005~2010年間平均速度為0.8個百分點,比1.4個百分點的超高速下降很多,這一種降速傳遞了一種重要的信息。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城鎮化目標是理性的、可以接受的。

還應該從城鎮化與資源消耗、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關系進行深入的研究。據統計,2003年我國GDP約占世界總量的4%[10],而為此消耗的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水泥分別占世界消費量的7.4%31%30%27%25%40%,中國的城鎮化絕對不能在如此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的支持下來推進。

2.5  我國當前的城鎮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在總體上已經基本相適應,在繼續推進城鎮化戰略時,應該更多地關注城鎮化質量

從城鎮化的實際進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來考察,可以存在三種城鎮化的狀態:適度城鎮化、過度城鎮化和低度城鎮化。過度城鎮化是西方學者針對某些發展中國家城鎮化速度超越經濟發展時提出來的。低度城鎮化則是美國學者在1989年針對中國的情況而提出來的[11]

中國的城鎮化究竟是超前還是滯后?學術界在90年代有過大量的討論。改革開放以前30年,中國有意抑止農村人口流動,無力大量投資城市建設,執行的是以重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道路,有人稱之為“非城鎮化的工業化道路”。除了大躍進的幾年外,中國的城鎮化肯定是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國內外學者的看法幾乎完全一致。經歷了改革開放,城鎮化和經濟發展都得到持續的快速增長后,應該如何判斷?有幾種不同觀點。

相當多的學者主張中國仍然是低度城鎮化,其依據主要是我國勞動力的非農化水平在90年代末已經達到50%,而城鎮人口比重卻要低10個以上百分點;有人以二產的產值比重與二產的就業比重依然嚴重背離,認為我國城鎮化水平依然嚴重滯后工業化進程[12];用多個世界城鎮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的數學模型來驗算,我國的城鎮化水平都偏低,用購買力平價來衡量我國的人均GDP,城鎮化滯后則更加厲害[13]

有少數人主張把在鄉鎮企業就業的鄉村人口乘上一個撫養系數作為“隱形城市人口”計入城鎮化水平,認為中國非但不滯后,反而是“隱形超城鎮化”[14]。還有少數人則主張我國城鎮化進程與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適應,僅稍顯滯后或并沒有滯后[15]

直到2000年我還是“滯后論者”[16]。近年的研究改變了我的看法。我認為:(1)城鎮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數量關系本來就是有合理偏差幅度的統計規律,不是一個定數規律。(2)根據近些年我國經濟增長和城鎮化增長的實際速度都比較快,城鎮化水平已經接近下中等收入國家組的平均水平(43%)[17],人均GDP也已經接近下中等收入國家組的平均水平(1390美元)[18]。城鎮化滯后已經不成為突出的矛盾。(3)國家公布的城鎮化水平數據偏高,速度偏快,在不加糾正的情況下,不能再“火上加油”。(4)當城鎮化成為國家戰略以后,城鎮化水平也成了各級政府的政績指標之一,在輿論宣傳上偏熱,地方攀比比較嚴重,不要再“火上加油”。

“滯后論”和“超前論”到今天應該已經互相靠攏,中國的城鎮化水平在總體上已經并不滯后,在繼續推進城鎮化進程時,應該更多地關注城鎮化的質量。

城鎮化質量低下體現在很多方面:大量進城農民不能在城鎮定居,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城鄉差距仍在不斷擴大;城鄉二元結構尚未解決,又可能產生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19];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小城鎮發展缺乏活力,等等。這些正是政府近些年最關注的問題。

3、結語

1)人們一向關注GDP的增長率。其實,在城鎮化快速增長的年代,城鎮化的增長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性指標,不過和GDP一樣,城鎮人口比重指標也有缺陷。

2)要尊重城鎮化的發展規律,要避免大起大落。在發展順利的時候,要特別警惕過度城鎮化。

3)要充分估計到中國城鎮化過程的艱巨性,樹立城鎮化進程不是越快越好,城鎮化水平不是越高越好的觀念。城鎮化要與經濟增長、新增就業、資源、環境、生態保持協調和可持續的關系。

4)中國區域差異巨大,推進城鎮化要考慮多種模式。

5)城鎮人口統計的規范和穩定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規劃中國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3D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久久久 | 一级AV在线免费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例丝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