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今日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住房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指出,特色小鎮建設要有重點發展,不能一哄而上。要堅持市場主體,防止“只見新鎮不見人”。趙暉強調,要防止打著特色小鎮名義,違法違規搞圈地開發。(1月18日 中國新聞網)
建設特色小鎮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助于文旅產業的發展、有助帶動居民增收、有助于城鄉一體化的推進,無論對文化建設,還是對經濟建設,抑或是對脫貧攻堅,都有幫助,可謂好處多多。但是在部分政府官員扭曲的政績觀和開發商貪婪的價值觀共同作用下,再好的事情,也容易跑偏。這方面并非沒有先例。各地搞的工業集中區、文化產業園區、科技示范園區等等,都存在“政府主導做面子,商人低價拿地賺銀子”的現象。
防止一哄而上,防止“只見新鎮不見人”,防止違法違規搞圈地開發,事實上是住建部官員在為建設特色小鎮跑偏提前打預防針。當然,也可能不只是預防針,還可能是對現實的描述。說不定住建部在推動這項工作時,已經發現了一些問題的苗頭。
僅僅提出“防止+”能解決問題嗎?似乎不能?,F實中往往出現防止什么,偏偏什么泛濫的情況。膨脹的欲望總會驅動利益突破無力的“防止+”。所謂的底線,往往遺憾地成為名不副實的馬其諾防線。
讓特色小鎮名至實歸,不能只打防疫針,還要針對不同的病癥提前開出藥方。如何防止一哄而上?明確硬性條件,劃出硬杠杠。不符合條件的地方,要讓他們徹底放棄幻想,不要對打“擦邊球”抱有希望。如何防止“只見新鎮不見人”?要明確住房入住率、商鋪使用率、月均游客量、旅游消費收入等關鍵指標,用指標去考核。指標不達標的話,對不起,請一邊站!如何防止違法違規搞圈地開發?建立針對特色小鎮建設的土地出讓制度,嚴禁政策洼地,同地同價。明確土地轉讓后動工開發時間。沒有按時開發的,按天計算懲罰金額。對土地使用狀況進行抽查,發現與規劃用途不符合的,予以嚴懲。
總之,一句話,“防止+”要從嘴上落到地上,要有嚴密的規則制度、科學的指標體系、威懾性的懲罰措施。否則,所謂的“防止“,不過是一句蒼白無力的呼喊,很快就被欲望淹沒。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網 2017年01月1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