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工作長年受各界高度重視和關注。隨著年初“一號文件”的發布,中央已連續14年聚焦“三農”,每年均有不同主題,今年的文件和往年相比,既有延續,也有一些新的變化。兩會期間也會有許多提案關注三農問題。
如何激活“沉睡”的農村土地資源?農村金融為何不夠便利?如何看待非法集資向農村蔓延?海外網財經對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融學教授徐建國,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徐建國認為,“三權分置”的提法出現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是一個清晰的信號,是推動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一個突破口。銀行等金融機構可在農村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引導農民從正規渠道進行理財。
激活土地資本推動規模化經營
秘魯經濟學家德索托的名著《資本的秘密》中說到,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很窮,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資本,而是因為他們的資本在“沉睡”。這里的資本包括不僅包括資金、勞動力,還有土地等要素。一些地方出現農民進城打工后農田閑置甚至拋荒的情況,似乎印證了這個觀點。
對于如何激活土地資本這個問題,徐建國特別注意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適度規模經營”和“三權分置”兩個詞。徐建國說,三農改革最后是要拉動農村致富,這需要促進要素在條件允許的地方流轉,加強規模經營。
“背后這個道理很清楚,因為一個人種1畝地肯定是很窮,一個人10畝地也不富,一個人種100畝你就不窮了。按一畝地一年凈利500塊錢算,100畝有5萬塊錢。如果你有200畝那就10萬塊錢。所以最后如果一個農村的經營如果可以上了規模,那農民窮的問題就擺脫掉了。”
徐建國說,認真解讀“適度規模經營”,應該是因地制宜,能大則大,不能大盡量適度做大,所以適度這個詞是對應各種可能性,照顧全面,以免執行走偏。
怎么才能達到規模經營?徐建國提到,今年的一號文件出現一個新詞“三權分置”。他補充道,三權分置就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分離。以前是承包經營權,如今把經營權分出來,就可以推動土地流轉。村民有多余的地可以給給村里人種,也可以給外面人種。這就容易推動土地連片耕種,一家本來三四畝,通過流轉,可能擴大到幾十畝,甚至幾百畝,方便機械化操作,推動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嚴防非法集資豐富農村理財渠道
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這也是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出現,并放在推動“農村金融創新”章節的突出位置。這與非法集資亂象向農村蔓延的現狀有密切關系。這些案件手段繁多、受害人數多、涉案金額大,有些涉案金額高達幾千萬甚至上億元。
有人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農村金融發展滯后,銀行網點和ATM機過少,村民存、取款不方便,讓非法集資和詐騙人員找到可乘之機,導致一些資金流入非法機構。
徐建國對此并不完全認同。他說,銀行是否設網點、設ATM機要核算收益成本,依人口密度和經濟容量而定。非法集資向農村蔓延首先是因為一些農民經濟寬裕了,有閑錢可以投放到金融理財領域。對風險性,絕大部分人還是知道的,拿自己的錢投出去大家是很小心的,知道有可能收不回來。但銀行的儲蓄回報率低,1%多一點。有些人就會冒點風險,把一些錢給一些企業和個人,對方允諾的回報率可能是銀行定期的好幾倍或更多,這樣誘惑力太大。
有些人被欺騙,可能因為信息不對稱。一些非法機構做了過度包裝,找專家站臺,甚至專家都是有政府背景的。老百姓信政府,特別是在農村,這樣的話就信任了這類機構。信息不對稱永遠存在,要依照法律法規進行管理、處理。
對于防控非法集資現象,徐建國提供了一個新思路,“近幾年我回老家發現鎮上銀行也出售理財產品,也有四五個點的收益,那么比以前只能活期存款就好很多。如果說正規銀行給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資產品,收益率能到4%、5%,那些非法集資他就不投了,因為風險高。如果其他地方說有百分之十幾,他可能還會投一點進去。最后,還是個風險收益的問題。”
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收益率越來越高,越來越規范,農民覺得安全,回報率還好,這樣就會改善,不會輕易陷入金融詐騙的困局。徐建國強調,“你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讓農民的錢有地方去。”同時,政府和社會可對農民加強宣傳教育,提升金融知識,提高防騙意識。
以下是采訪實錄:
三權分置可促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現代化
海外網:隨著年初“一號文件”的發布,中央已連續14年聚焦“三農”。據您解讀分析,和往年相比,今年的一號文件有哪些明顯變化?
徐建國:這個1號文件聚集農業問題已經不止14年了吧,中間可能斷過,1981年就開始了,這已經是個傳統。今年你要讓點重點的話,我就是有兩句話,第一句話是規模經營。文件里接著強調“適度規模”,這個詞你認真解讀的話,應該是能大則大,你不能大盡量適度的大,實在不行也沒有辦法,適應各種可能性。因為國家太大,一句話要講的準確。
海外網:那么,規模經營對三農發展有什么作用?
徐建國:背后這個道理是很清楚,因為一個人種一畝地肯定是很窮,一個人10畝地也不富,一個人種100畝你就不窮了。如果一畝地凈利500塊錢,100畝也不少錢,如果你有200畝那10萬塊錢。所以最后如果一個農村的土地經營可以上了規模,那農民窮的問題就擺脫掉了。
海外網:剛才您提到還有一個重點,是什么呢?
徐建國:剛才講農業的突破口是規模經營,適度規模是為了照顧全面。怎么才能達到規模經營?其實今年的文件里面有一個新詞,以前沒有出現過的詞——“三權分置”。三權就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民承包權、經營權這三種權力。所有權的性質不能變,這是我們憲法規定的。分置就是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可以分離。
以前是承包經營權,以后這個經營權可以轉出來,我多了地可以給你種,我不但可以給村里人種,我也可以給外面人種。
比如說我家全都進城,但我原先有地,還有承包權,我的經營權就能換給別人。這個時候,我覺得現實中比較可行的方式就是股份制的改造。
海外網:怎么進行股份制改造?
徐建國:就是這個村一共有1萬畝地,1000個人,每個人就是10畝地的股權,每個人10畝地的經營權就變成一個股份,入股以后分紅。因為我的所有權和承包權我就分一點紅,然后交給一個單位、一個企業去工作,然后我進城打工。這樣的話,我有一份土地資本化的收益,同時我的人力資本也有,打工有另外一份收益,這樣的話就皆大歡喜,也不耽誤土地,工業也不耽誤,大家收入也都漲。
海外網:這個會促進農戶連片規模化經營?
徐建國:對,以前是一家兩三畝,經營權流轉后可以搞三四十畝了。各地不一樣,你要到東北北大荒那個地方,已經早就幾萬畝了,那能用大機器。讓這個經營權和它所有權承包權分開,我承包就我種,那就分不開了,所以三權分置是一個新的提法,有可能可以變成農村改革的一個口子。
金融服務不必發展過頭要考慮成本收益
海外網:1號文件里面還提到,要推進農村金融創新。您現在的方向也是金融領域,就是其中里面提到是說,要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確三農貸款持續增長,您怎么看待?
徐建國:在城市,銀行是對大企業,他的成本低,效益好一些。農村銀行是對小企業、鄉鎮企業、對農戶,他就要難做一點。金融不能不支持農村,但是也要講成本收益的分析。
農村金融還是要重點扶持一些鄉鎮企業、小微企業,涉農貸款也要保證,因為畢竟農業還是有很多經營方面的要求,在一些聚集比較好的地方可能會做的比較好。農業的一些大項目直接就是政策銀行解決了,比如水利等方面,但是還有一些其他的,農村金融也要支持。
海外網:三農貸款更多是面向企業,而不是農民?
徐建國:金融他有多方面,他有商業方面的,也有社會公益方面的。比如說有的地方就特別貧窮,可能給他一個機會他就能發展起來,我覺得這不完全是經濟的考慮,從社會穩定、扶貧方面考慮,也可以有農村金融的支持。
政府適當給農村一點補貼,增加一點金融基礎設置,多設幾個取款機,其實這個是便利農民,但是商業核算不一定合適。因為你在海淀區設一個取款機,那個成本很快就回來了,因為這里人口密度大,經濟容量大,商業上是劃得來的。但是你在沙漠里面設一個取款機,很久也收回不來成本。金融的滲透和覆蓋他是有自己的規律。
海外網:要靠市場規律?
徐建國:從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農村他其實的便利程度就是不如城市的。解決三農問題最后是要靠城市化,這是根本性的問題。商業需要一個長期的收益,一開始固定投資很大,如果這里農村人口越來越少是一個趨勢,就不能往里面太砸錢,金融發展不必過頭。
非法集資蔓延到農村應豐富農民理財渠道
海外網:現在很多農村出現了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等現象,金額經常高達幾千萬甚至上億。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徐建國:非法集資向農村蔓延首先是因為一些農民經濟寬裕了,有閑錢可以投放到金融理財領域。對風險性,絕大部分人還是知道的,拿自己的錢投出去大家是很小心的,知道有可能收不回來。但銀行的儲蓄回報率低,1%多一點。有些人就會冒點風險,把一些錢給一些企業和個人,對方允諾的回報率可能是銀行定期的好幾倍或更多,這樣誘惑力太大。
海外網:您認為,農民陷入非法集資還有哪些原因?
徐建國:有些人被欺騙,可能因為信息不對稱。一些非法機構做了過度包裝,找專家站臺,甚至專家都是有政府背景的。老百姓信政府,特別是在農村,這樣的話就信任了這類機構。信息不對稱永遠存在,要依照法律法規進行管理、處理。
海外網:有人認為農村金融滯后,銀行網點、ATM機比較少,農民存取款不方便,造成閑錢流入非法機構中。您贊同嗎?
徐建國:并不完全贊同。主要還是收益率的問題。
在農村,投資渠道有點少,現代金融滲透因素比較低,所以有的時候他就冒險。比如,近幾年我回老家發現鎮上銀行也出售理財產品,也有四五個點的收益,那么比以前只能活期存款就好很多。如果說正規銀行給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資產品,收益率能到4%、5%,那些非法集資他就不投了,因為風險高。如果其他地方說有百分之十幾,他可能還會投一點進去。最后,還是個風險收益的問題。
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收益率越來越高,越來越規范,農民覺得安全,回報率還好,這樣就會改善,不會輕易陷入金融詐騙的困局。你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讓農民的錢有地方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