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五年,最艱難的任務在偏遠貧困山區,最繁重的任務是如何使貧困戶脫貧不返貧。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這就要求我們具有“釘子”精神,全力以赴脫貧奔康。
要“小”。扶貧要有大夢想,更要有小目標。像釘釘子找準一個點,建立一幅藍圖,規劃時間節點,做好生產臺賬,是脫貧致富的啟點,也是脫貧不返貧的終點。現在有些貧困村扶貧之路依然艱難,擅長定調子、吹號子,不擅長定目標、找路子,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結果只能是什么都沒有發展起來,比如引進企業半途而廢,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無人參與,達不到全面脫貧不返貧的要求。對于每一戶貧困戶,都需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反之,即使現在來看脫貧了,將來還是在貧困線以下,這就勞民傷財了。
要“硬”。釘子有敢于硬碰硬的精神,在走到貧困硬壁的時候,要有敢于較真的精神,敢于向貧困宣戰的勇氣。對于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故返貧的貧困戶,不僅要耐心地鼓勵他們,更要有實際行動,從要求幫變主動幫。改變等靠要思想,改變送錢送物現象,改變幫一時態度,著力于碰硬較真,培訓技能,規劃產業,籌措資金,帶人技術指導。著力于提升貧困戶致富意識,著力于增強貧困戶致富能力,著力于感恩教育,保持淳樸民風。只有敢碰硬,才能在扶貧路上走的更長遠,才能開花結果,才能全民奔小康。
要“恒”。習近平總書記說,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脫貧之路不是一兩個月就能走完的,需要我們持之以恒,一步一步,下足“繡花”功夫,將脫貧道路做實壓牢。這不是一蹴而就的某個簡單活動,而是要長期堅守一線,深入到農村、到貧困群眾中去,宣講扶貧政策,因地制宜的發展產業,及時的“回頭看、回頭幫”,拉上掉隊成員,同時還要兼顧跑得慢成員的一項持久的曠世馬拉松,只有保持“持之以恒”的決心,才能在脫貧路上贏得人心。
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以“釘子”精神,緊盯目標、苦干實干,為在2020年全面脫貧,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作者地址:四川省南江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