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期,要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人民網)
從會議透露的內容來看,兩次會議都提到了一個重要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核心,是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其中,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突破口和著力點。
當前,我國經濟既要面對國際經濟錯綜復雜的外部影響,又要面臨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同時仍處于“三期疊加”階段。更為重要的節點是,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面對新問題新挑戰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提高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在當前形勢下,要保持經濟增長,推動經濟結構的轉變,需要從金融業的轉型入手,改變金融資源配置的機制,這不僅是資源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金融行業自身發展的需求,更是減輕社會負擔、增加收入的必要之舉。通過建立面向解決民營中小企業的金融資源配置需求的金融體系,破除國有金融機構的壟斷,則是這一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這一點,從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中可見一斑。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要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端正發展理念,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金融產品,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要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的產業體系、市場體系、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等提供精準金融服務,構建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場規律、堅持精準支持,選擇那些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于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重點支持。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