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央視《新聞調查》欄目播出一篇“家在豐三村”的報道,引起強烈反響。連日來,這段視頻被各類網媒反復轉播,點擊量超過了100萬人次。許多在農村生活過的人看了報道不禁淚流滿面,無數有良知的人們都在思考:像豐三村一樣貧窮落后的農村,今后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我們該拿什么“拯救”豐三村?報道中未提到名字的一位當事人魏富強是誰?他為改變豐三村的命運做過怎樣的努力和掙扎?
報道緣于一位名叫黃燈的大學女教師,她同時還是一位著名的網絡寫手。她的婆家就在豐三村,丈夫是一位通過考試走出豐三村、改變了自己命運的有為青年。黃燈差不多每年都要陪丈夫回老家過年,因感嘆豐三村的命運,就提筆寫了篇文章,發表在著名的文學雜志《十月》上。央視的記者們在她的文章的基礎上做了“家在豐三村”的長篇報道。
并不是黃燈一個人在愛著豐三村,從改變豐三村命運的意義上說,魏富強做的其實遠比黃燈要多,雖然黃燈對魏富強做的事情不以為然,甚至對魏富強本人、對魏富強的井邊灣基本上持否定態度。筆者認為,黃的這種否定態度,很可能是因為對魏富強以及井邊灣項目缺乏了解。
黃燈只是一名大學教授,她能為婆家人做的已經夠多了,然而她的努力只不過是在紙面上;魏富強則是一個企業家,他的付出是上億的真金白銀;黃的努力帶有階段性和間歇性,魏則付出了整整8年,8年里一天也沒有停息過。
黃燈教授婆家全家福。圖片來源:《十月》雜志 2016年第一期
最多時,井邊灣周邊十幾個村的數百位農民不再外地打工,而在家門口的井邊灣項目上工作。
一、豐三村就在井邊灣核心區
央視《新聞調查》欄目中提到的那個貧窮落后的豐三村,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豐山鎮。誰會想到這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竟然會跟七仙女的美麗傳說有關呢。
史載,孝昌縣地名源自漢代。因貧窮孝子董永賣身葬父感動了上天,七仙女下凡嫁給了董永。傳說中七仙女下凡的位置就被命名為孝昌,取“貧賤不移,重義昌孝”之義。
豐山鎮因境內的一座豐山得名,這座豐山又名“雙峰山”,如今成了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豐山鎮下轄豐一、豐二、豐三、豐四等十幾個自然村。
并不是只有黃燈一個人在愛著豐三村。早在10年前,黃燈剛剛出嫁的時候,一個名叫魏富強的青年農民就在為改變豐三村的命運火急火燎地奔忙了。
魏富強先后投入上億資金、從農民手上流轉了萬余畝拋荒的土地,開發這一帶農村,他為這個對當地農民來說大得難以想像的項目取名“井邊灣生態莊園”(以下簡稱“井邊灣”),涵蓋了周邊十幾個自然村,其中,豐三村就位于井邊灣的核心區。
豐三村共有土地約千畝,其中,700畝被流轉到了井邊灣。
從2009年起,魏富強將在深圳創業賺的錢不斷地往村里投,已先后完成河道開挖清理約5公里,修建主壩兩座、橋三座;完成生態養殖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建成標準化養殖廠5000平米,硬化區內道路5公里;完成果園平整及栽種200畝;完成核心區路網路基征地、涵管及填理共約15公里......
井邊灣的美,超凡脫俗,銷魂蝕骨。圖片來源:筆者手機拍攝。
二、魏富強是個理想主義者
當年離開豐山鎮的時候,魏富強還小。那時候他跟當地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只是想著外出賺錢,憑一身本事改變自己世代貧窮的命運,根本就沒想自己有一天還會義無反顧地回來。
可是,人長大了就不同了。“人這一輩子總得做點有意義的事。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重現記憶中的那個美麗故鄉,讓我的父老鄉親過上更有價值、更有尊嚴的生活。”在深圳“發了財”的魏富強信心滿滿地說。
彼時,魏富強身處中國最繁華的都市深圳,經營著一家效益不錯的廣告公司。2008年夏天,魏富強回鄉探親,當他站在故鄉的土地上,周邊的一切深深地刺痛了他:昔日山清水秀的小村,四處散落著白色垃圾,大片土地荒蕪廢棄;小河里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從前隨處可見的麻雀蚯蚓螢火蟲,現在都不見了蹤影......
更讓魏富強難過的是村民們的無知和麻木。他們依然沿襲當年的耕作方式,依然濫用著農藥化肥,在日益貧瘠的土地上賺取微薄的收入。身邊父老鄉親癌癥發病率越來越高,卻從沒人想過這是為什么。魏富強試圖跟他們說說農村環境污染、田地荒蕪、食品安全等問題的嚴重性,卻發現再多的言語都沒人愿聽,還不如付出一點實際行動。
魏富強決定返鄉,用自己的努力重組家鄉。
井邊灣生態農莊就此誕生。
理想主義者魏富強:“人這一輩子,總得為家鄉做點實事。”
“我一直推崇的是無為農業。一個村莊或一片農場對接一個城市社區,城鄉互動,配送簡單,既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也讓城市社區得到生態食物的實惠,蔬菜從田間地頭直接到餐桌,中間利益讓給農民,讓食物回歸應有價值,讓農民更有尊嚴。”
魏富強說,自己的精神偶像是來自日本的福岡正信。他依據中國道家的“自然無為”哲學,提出了自然農法的構想。與中國的自然農法不同,福岡正信更加徹底,更加無為,他采用一種在不施肥和不耕地的條件下也可以使土壤肥沃的種植方法。經過30年的努力,他終于研究出完全依靠自然本身種植水稻和小麥的方法。
三、井邊灣的美超凡脫俗
央視“家在豐三村”的報道中,連魏富強的名字都沒提,連一個井邊灣的正面鏡頭也沒給,只拿攝像機朝著沒建好的幾處雜亂無章的建筑掃了掃,給人的感覺是井邊灣項目破敗不堪,“無良”的開發商為了圈占土地,全然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讓豐三村農民的日子雪上加霜......實際上,井邊灣建得不是一般的美。
每當傍晚來臨,華燈初上,井邊灣就會美得讓人心醉。圖片來源:筆者手機拍攝。
哪怕是反對魏富強、不喜歡井邊灣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井邊灣實在太美了,那是一種銷魂蝕骨、超凡脫俗的美。以筆者跑遍湖北全省各地的眼光看來,在湖北省內很少看到有井邊灣建得這么美的地方。
為了讓井邊灣變得更美,魏富強及其所率領的團隊在設計上下足了功夫,在投入上則不計成本......
周末,遠離都市的喧囂,到這里發發呆,不是大部分都市小資們的夢想嗎?圖片來源:筆者手機拍攝。
四、不能接地氣就得承受骨感現實
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網絡流行語形容魏富強,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魏富強做井邊灣的目的是為了父老鄉親,可無論你付出多少,都沒人領情。剛開始的幾年,周邊村民都搞不懂魏富強到底要干什么,他花大筆資金弄完了土地流轉和荒灘平整,圈好了地,卻不種糧不蓋房,只是讓人把每一寸土地都翻了一遍,然后就荒著不動了。“我想讓這塊土地休耕3年,徹底‘休息’和‘呼吸’,恢復土壤的PH值、有機質和微生物群。”魏富強說。
絕大多數國人目前不會管你的糧食是否有機,反正你賣貴了就沒人買。你休耕后還不施化肥種的“有機糧食”不可能干得過滿負荷運轉的土地、施了農藥化肥的普通糧食,你種的東西只能自己吃,你的努力化成了泡影。
魏富強花了大量資金做看不見的地下工程,包括預埋弱強電管道、雨水污水分離管道、土地平整、溝渠路改造等。這是一段需要頂著巨大資金壓力、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質疑的過程。因為這些錢投進去沒什么效果,大多數來參觀的人都認為這樣做是“燒包”,是對錢不負責任。
這些建在水上的小木屋,看著很美,維護起來卻并不簡單。
圖片來源:筆者手機拍攝。
魏富強想給井邊灣打造一個涵蓋果蔬、糧食、牲畜、魚蝦蟹等在內的立體生態架構,回歸原生態自然養殖辦法,讓雞在果林里啄蟲、鴨在池塘邊覓食、豬在草坡上撤歡、魚在溪水中漫游,由于管理不到位,加之無人配合,這些設計成了園區內的一個個深坑,一棟棟破敗不堪的舊房子。失敗之象歷然。
井邊灣山水田園的另一主營業務是鄉村旅游,他們沿河設計了100多套不同風格的鄉村農家小院,每家小院有“一畝三分地”,人們在此小住,如同住進了虛幻的“開心農場”,可以在此種菜、采果、釣魚、游泳、發呆,告別城市的污濁和喧囂,感受鄉村的清新與恬靜。可是,這些小院需要更大的投入,需要更多農戶的配合。而魏富強的攤子鋪得太大,資金已捉襟見肘,繼續投入已很困難,如果沒有其他投資人跟進,100多個位置就只能閑置荒廢了。
魏富強還有很多頗具創意的想法。然而,每一種想法,都需要花更多錢去落實;都需要動員更多力量參與。
五、井邊灣:路在腳下
不管怎么說,井邊灣的社會知名度還是很高的。
去年5月,湖北省鄉村旅游協會組織了一次以井邊灣為核心的大活動,前來井邊灣的觀眾超過5萬人次。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新華網、荊楚網等主流媒體都在顯要位置做了突出報道。
井邊灣每次舉辦活動,都會出現"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奇觀。
去年年底,湖北省鄉村旅游協會再次在井邊灣組織了活動,活動持續兩周時間,觀眾超過兩萬人次。
井邊灣項目自2009年開工建設,經過8年的精心打造,果園、菜園、蔬菜園等雛形已現。雖然項目至今還沒全面開業,但憑借著獨特的生態景觀、規劃創意和經營理念,已獲得了“湖北休閑農業示范點”等榮譽稱號,還被評為“2014年全國休閑農業十大創意景觀金獎”。如今,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不管你是否喜歡魏富強,認可井邊灣,井邊灣的的名氣已扎扎實實地排在了全省鄉村旅游園區前列。
當前,國家和省、市對鄉村旅游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不少地區紛紛實行兩天半休息日,擁有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名氣大、景觀美的井邊灣,必定會迎來光輝燦爛的黎明,前提是,得先克服資金短缺、管理不善等短板。因為知名度和創意設計只是軟實力,如果沒有資金和好產品等載體,軟實力是無法得到體現的。
筆者相信,一旦魏富強的理想實現了,井邊灣的項目成功了,不僅黃燈教授擔憂的豐三村婆家人的問題能夠解決,豐山鎮一多半農民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孝昌縣廣播電視臺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