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工作中,自黨中央提出脫貧時間表后,各地都高度重視,加大了扶貧工作的力度,特別是相應的脫貧攻堅“操作手冊”彷佛成了一套標準動作,紛紛火熱出爐。
當然,這種熱火朝天的勢頭是好的。但是,有的地方脫貧攻堅“操作手冊”的“實用性”讓人不敢茍同。例如,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貧困戶結對子,幫扶人員每月到貧困戶家“簽到”,以致出現了幫扶人員集體下村,貧困戶集體帶著聯系手冊在村委會等待,幫扶人員“簽到”后,各自又匆匆離去的現象。
筆者認為,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實效,切忌喊“口號”、搞“一陣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一要堅定信心,二要找對路子。由此可見,“結對幫扶”、“入戶簽到”僅僅是精準扶貧這場攻堅戰的第一步,如何在思想上、政策上、措施上、執行上,做到有的放矢、因貧制宜,最終達到“對癥下藥”“靶向治療”的良好脫貧效果才是關鍵。
總之,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緩解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在這個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我們不要做光說不練的假把式,也不搞轟轟烈烈的花拳繡腿,只有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將脫貧工作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中,才能打贏這場硬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