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紀委通報了一批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下為其中一起:景寧畬族自治縣糧食收儲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毛旭東違規發放津補貼、福利,違規公款消費。毛旭東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違規發放的津補貼被清退收回。(中國紀檢監察報6月20日)
對毛旭東在審查時的自述,咋看是“名利”思想在作怪,怕失人心,怕丟面子,才導致一錯再錯。事實上,報道出來的公款消費,那一樣他沒有參與?節日補貼,又少得了他一分?反過來,恐怕他是吃喝在場,補貼拿大頭。所謂給職工發“福利”,無非是“我吃肉來你喝湯”,大家都有點好處,在內部建立起無聲的“同盟”,才不輕易引發導火線,避免被外人發覺以致引火自焚。所以,這種用公款籠絡人心的做法,實是權力自肥。
權力自肥現象,經過正風肅紀行動的滌蕩,在許多黨員干部身上消失或有所收斂,但一些干部對此仍是不以為恥,反以為能。這類黨員干部把組織賦予的責任拋之腦后,對黨紀黨規的認識停留在口頭上,把權力視為私物,心存僥幸,以致輕易動搖遵章守紀的意志,辜負了黨和人民的重托,也稀釋了“打虎拍蠅”的紅利。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試問作為黨員干部,患上“軟骨病”,怎能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因此,對權力自肥現象,必須從嚴整治,才能讓黨員干部補足精神之“鈣”,筑牢思想之基,拴緊廉潔從政的韁繩,讓有權不再任性。
權力自肥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根子在于監督機制的虛設和預算制約的漏洞。要根治這種違紀行為,就要猛藥去疴、重典治亂。一是強化人大對政府部門預算的監督。通過人大認真履職,勇于否決有貓膩或者看不清的政府部門預算,讓預算規范而細致,成為套在亂花錢的官員身上的“籠子”;二是推進財政資金陽光運行。除了公示“三公經費”以外,不妨將部門相關的福利津貼及補助都定期晾出來曬一曬,接受社會的挑刺,讓官員不敢輕易動財政資金的歪腦筋;三是加大對此類案件的從嚴懲處力度,進一步形成威懾力,促使黨員干部在用權上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作為黨員干部,當以毛旭東的案例警示自己,繃緊廉政的這根弦,才能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從而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做到常思貪欲之禍,常除非分之想,常修為官為德,常漠公仆本色,成為情系群眾冷暖,心系組織重托的合格黨員、人民公仆。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政務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