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搞好精準扶貧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徹底破除種種不適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陳規舊習,掙脫“左”的和傳統的羈絆,樹立全新的思想觀念,以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轉變,求得大開放,促進脫貧致富的早日實現。特別是要在“破”與“立”的精準扶貧實踐中著力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嘴上講扶貧與實際搞扶貧的問題。實踐中一些地方、一些黨員干部急功近利,眼光短淺,缺乏發展的觀點、全局的觀點,不善于運用戰略思維思考扶貧工作,工作上遠見卓識不夠,小富即安,小進則滿,扶貧才初見成效,不是考慮怎樣擴大扶貧的輻射效應,使地方有更大的發展,而是想方設法拼政績。搞精準扶貧就似“葉公好龍”,嘴上說積極引進產業、企業,引進的過程中見到一些新的東西又害怕帶來什么不良影響,忙著把門關上或關小,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起點上。表現是言行不一、說干脫節,實際則是“左”的思想作怪,改革意識、黨性意識不強,“忠誠為民務實”的標準樹得不牢,工作缺乏創造性、主動性,遇到一點困難與挫折就縮手縮腳,走出去一步退回來兩步,看見別人發展了,不是振奮精神,迎頭趕上去,而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特別是工作競爭十分激烈的形勢下,生怕外人進來占了自己的便宜,不愿肥水流入外人田,小心眼謀不了大事,小手腳邁不開大步,其結果是虛開大門半掩面,很難搞出大作為。
第二,要亮點與要持續的問題。精準扶貧之所以時間緊、任務重,要求措施實、力量足,就是因為它是民生工程,需要切實為民辦實事,為民謀福利,實現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的目標。因此,各種利好政策和項目才匯聚到扶貧。而一些黨員干部則對此認識不清,以以往的思維來做,總想搞出亮點,持續發展的觀念不強,對一些精準扶貧項目,只注重在原來的產業上搞一些裝飾,做一點表面文章,換一張皮搞形式工作。其結果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浪費了資源,群眾也得不到實惠。
第三,在精準扶貧中堅持內外有別的問題。搞精準扶貧貴在精準識別、精準施策,著眼點和著力點要在真正精準上下功夫。但是,實踐中一些地方囿于精準,思維方式狹窄,思想開放不夠,生般硬套的“精準”,造成扶貧政策落不了地,群眾工作難做。這是堅持了錯誤了內外有別。實質上,精準扶貧更需要以宏觀的視野來謀劃,貧困戶、貧困人口識別到戶、到人,但是脫貧政策一定要發散,考慮其外部效益和盡可能的擴大覆蓋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