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特色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推動三產融合,提升農業發展層次。”喬新江說,統籌好生態保護、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設,既“硬件美”,又“軟件美”,這才是真正的美麗鄉村。(新華社3月4日)
甘甜純凈的清泉、干凈整潔院落街角、便捷通暢的通村入戶道路以及設施齊備的健身器材,這些都是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以來成效的縮影。截至2016年底,僅四川省就已累計建成幸福美麗新村16282個,惠及農民460.29萬戶。如何才能讓農民在逐漸縮小的城鄉差距中再度提升幸福指數,還得靠穩固的經濟實力做支撐,只有農民自己的“腰包”鼓起來了,才能算真正過上幸福安穩的好日子。
而美麗新村的建設本身,就是一個農民脫貧致富的綜合載體和有效平臺。把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與旅游、文化產業結合,大力推廣地域特色,打造生態產業,也已成為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例如,四川汶川縣建成30余個以綠色果蔬采摘、農家體驗游、藏羌文化體驗為主的生態莊園村,使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35%。再如,“美麗鄉村”—浙江安吉,依托生態休閑農業,借助諸多茶業專業合作社優勢,僅 2015年安吉白茶產量就達到1870噸,產值22.24億元,切實解決了勞動力就業和農民增收難題。
由此而見,美麗新村的發展并非簡單地村莊整治,更非“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而是以鄉村、農業、旅游、文化、生態、基礎設施等于一體的綜合實踐。
圍繞綠色生態,培育生態環境、生態文明,推廣地域特色濃郁、健康舒適的鄉村旅游;借助鄉村豐富獨特的資源、區域優勢,緊抓市場需求,利用專業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生態農業的模式,打造支柱產業,確保農民增收,讓農民“腰包“鼓起來,生活美到心坎里,才是美麗新村價值的充分體現。
(作者地址地址:巴中市城灣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