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脫貧攻堅紀實中寫道:找準“窮根” 合力攻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是扶貧實踐的中國智慧,是世界減貧事業的中國貢獻。“五級書記抓扶貧”,這是中國的特色,更是中國的決心。(5月21日,新華社)
精準扶貧實施以來,全國形成了統一戰線。各級書記真抓實干,找準“窮根”扶真貧。其實,每一名黨員干部,在這莊嚴的時刻,都應當參與進來,都應當在這場戰斗中砥礪前行,做扶貧路上的“躬行者”。
走村串戶,爭做“有心人”。東漢政論家王充在《論衡》里寫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筆者認為為官不論大小,要走出廟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觀察,去接觸,獲得最接地氣的聲音。摸清真實情況,才能確保脫貧攻堅“精準”。筆者的領導常告誡道:“我們要帶著感情走近群眾,做一個有心人,做到對于每一個貧困戶的情況都知根知底,這是我們精準扶貧的宗旨。”作為鄉鎮干部,走村串戶謀發展、幫助貧困戶算賬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讓自己每一次行走都充滿力量,這才是“有心人”的常態。
知根知底,擔當“躬行者”。陸游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筆者認為無論身在何處,不能只聽一紙半語,要親自去嘗試,親自去踐行,親自去了解。是呀,扶貧之路上多了行走的力量,也就多了“躬行者”的身影。如果書記只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聽講解,看報紙,批公文,而不躬身下村行走,他哪能知道山上有多少貧困戶需要D級危改,哪些貧困村需要什么項目,貧困戶的評定是否精準。而現實是書記選擇擔當“躬行者”,行走在大雨中,真正做到100%訪問每一戶貧困戶,了解每一戶的真實情況。他深知,只有對貧困戶知根知底,才能夠因戶施策,精準幫扶。實干是實干家的資本,“躬行”應是干部的作為。
智慧指導,做好“守護者”。脫貧攻堅的每一份成果都來之不易,行走得非常艱難。這些成果是由領導無數次精心研究部署,由扶貧工作者無數個不眠之夜換來的。怎樣鞏固成果,堅守防線,筆者認為干部要巧用智慧,做好指導,當好百姓的“守護者”。貧困村引進了項目,發展了產業,貧困戶目前達到了“一超六有”的條件,可是這些成果要長久保持甚至變得更好,這都需要智慧指導,激發貧困戶思想意識,提高他們“造血”自強的能力。大家齊心守護,貧困才能畫上休止符。
行走是充滿力量的。著名演員陳坤通過行走參悟人生,相信行走是有力量的。脫貧攻堅本是一段行走,干部擔當“躬行者”,無形中的力量在散發給每一個參與者。砥礪前行,而這一路的“躬行者”都正經歷著人生最純粹的修行,都值得禮贊。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福寶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