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央對脫貧攻堅工作思路已定、標準已出,就湖南而言,關鍵是要善于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找到一個個具體工作抓手,精準發力、靶向治療。
比如講發展生產脫貧一批,這是實現穩定脫貧的關鍵之舉和治本之策。通過這兩年實踐,湖南走出了一條“四跟四走”的產業扶貧路子,我們要在總結完善中繼續走下去。對貧困地區來說,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既是短板、又是優勢,要把現代農業發展三個“百千萬”工程以及“萬企聯萬村”等加大向貧困地區傾斜,科學確定特色優勢產業,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同時,采取有力政策措施推動貧困縣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確保穩定脫貧、可持續脫貧。
加大勞務輸出,也是發展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加快總結推廣粵湘勞務協作脫貧試點經驗,壓實貧困縣、省人社廳、長株潭等相關部門與地方的責任,發揮北上廣深等駐外辦事處、工商聯、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分別制定出“勞務輸出單”“對接責任單”“就業穩定單”,幫助在外務工貧困人口精準對接、精準穩崗。
對于易地扶貧搬遷一批,關鍵是實事求是核實搬遷對象,完善建設標準、模式、流程、驗收程序,對統規統建、統規共建集中安置以及統規自建相對集中安置的,要區別開來、分類指導,嚴格落實省、市、縣、鄉、村各級和相關國企的責任,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三保障”,保障的是安全住房,不是花園洋房,不能盲目擴大住房面積、脫離實際提高建設標準,防止貧困戶因建房致貧返貧。
湖南是生態大省,在生態補償脫貧一批上大有文章可做。要創造條件讓貧困群眾直接參與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在聘請生態護林員的基礎上,積極開發防汛、防火、保潔、保安等更多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貧困人口就業,促進增綠和增收同步。
這些年,我省教育扶貧的投入力度和覆蓋面在不斷加大,但貧困群眾對教育扶貧的獲得感卻不是很強。究其原因,還是精準度不夠。下一步,我們要在落實既定教育扶貧政策措施的基礎上,重點推進“一提高兩降低”,即提高入學率、降低輟學率、降低貧困家庭子女的上學負擔,有效解決因貧失學輟學、因學致貧等問題。
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重點是抓好醫療保障和“兩線合一”。要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社會救助補充保險+慈善救助”的思路,加快完善醫療救助扶貧體系,讓醫療保障兜得住、可持續。在實施農村低保標準與國家扶貧標準“兩線合一”過程中,要力爭貧困縣低保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耦合率達到95%以上,真正實現兜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2017年7月9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