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用“六個新”概括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糧食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連續4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創新局面,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現代農業建設邁出新步伐,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農村改革展開新布局,“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農業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資源環境突出問題初步得到遏制;農民收入實現新提升,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農業是社會生活水平的“度量衡”,其發展結果直接體現在人們的一日三餐上,體現在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精神狀態上,是人們獲得感首要的、直接的和最重要的來源。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現代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和關鍵環節。在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中,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為改革、發展、穩定發揮了“壓艙石”和“穩壓器”作用。農業農村持續向好,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亮點之一。
今天,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最重要的標志之一就是看農村發展得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當前,農業還是現代化建設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尤其是農村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成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實踐領域。脫貧攻堅與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兩翼,精準扶貧則是農業和農村工作協調發展的關鍵。
中國強,農業必須強;中國美,農村必須美;中國富,農民必須富。推動農業農村持續向好,就必須加快農村發展,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三項重大任務,在穩定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構建職業農民隊伍,提高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素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2017年10月09日02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