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破冰”之后,中國決策層又為農村“三塊地”改革之一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劃出兩條“紅線”。觀察人士認為,這無疑將為后期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擴圍劃定好前進方向,改革進程也將更加穩(wěn)妥。
日前召開的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提出,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范圍,已經有了前期的實踐基礎,要嚴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平衡好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除了上述官方已明確的三條底線之外,此次深改組會議還為宅基地制度改革劃出兩條“紅線”即:不得以買賣宅基地為出發(fā)點,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土地規(guī)劃研究中心主任嚴金明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此舉主要是因為在前期試點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出現(xiàn)操之過急的情形,違背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利益”這一初衷。
嚴金明表示,現(xiàn)在不少農民實際上“亦工亦農”(在農閑時進城打工,農忙時又回到農村種地)或者“離土不離鄉(xiāng)”(雖然不種地,但工作、人際關系等未離開鄉(xiāng)村),對于這部分人群而言,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不利于保護農民利益。
以買賣宅基地為出發(fā)點更是顛倒了改革的初衷。嚴金明指出,適當流轉盤活宅基地對農民有利,但是一旦農民失去土地,又無法在城市中真正扎根,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未來改革將如何發(fā)力?
2015年2月,中國33個縣(市、區(qū))被依法授權開展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據(jù)官方部署,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有效途徑。截至今年9月,云南大理等15個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縣(市、區(qū))已退出宅基地約7.6萬戶,退出面積約6萬畝。
一位土地制度改革領域的權威專家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無論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還是閑置宅基地的盤活,通過改革,農民可以增加土地的財產性收益。上述專家表示,改革希望的是建立一個收益連接和共享機制,讓資金和農民可以達成一種互利共贏的狀態(tài)。根據(jù)現(xiàn)行規(guī)定,農村宅基地只能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進行轉讓。
在實地調研中,中新社記者發(fā)現(xiàn),目前許多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主要措施是在確?!耙粦粢徽鄙希膭睢耙粦舳嗾钡霓r民騰退多占的宅基地。一方面,這能解決許多“農二代”“農三代”沒有宅基地可以申請的情況,另一方面,將許多無用的附屬房、簡易衛(wèi)生間等拆除,能改善鄉(xiāng)村環(huán)境。例如江西余江在2年多的改革中騰退了超3000畝宅基地,預計村集體收回的宅基地和空閑地可滿足未來10年至15年村民新增建房需求。
嚴金明指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發(fā)力重點首先在城市邊緣地區(qū)。隨著城市化的高速發(fā)展,這些地區(qū)的農民大多已在城里就業(yè)、買房,并不依賴土地進行保障。其次,是通過土地整治重新規(guī)劃鄉(xiāng)村并對散亂的居民點進行歸并。
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網轉自:中國新聞網 2017-11-2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