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6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
19日晚間,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全文11000多字的文件對農村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
來看重點內容:
1、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主攻深度貧困地區,注重發展長效扶貧產業,著力解決產銷脫節、風險保障不足等問題,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和直接受益水平。
2、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億畝,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
3、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支持長江流域油菜生產,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實施嬰幼兒配方奶粉提升行動。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生產。合理確定內陸水域養殖規模,壓減近海、湖庫過密網箱養殖,推進海洋牧場建設,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
4、將稻谷、小麥作為必保品種,穩定玉米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進程。在提質增效基礎上,鞏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生產能力。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
5、加強農村建房許可管理。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指導各地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體辦法,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至農戶手中。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6、推進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和“保險 期貨”試點。建立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普惠性涉農貸款增速總體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7、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為本地“三農”服務。研究制定商業銀行“三農”事業部績效考核和激勵的具體辦法。用好差別化準備金率和差異化監管等政策,切實降低“三農”信貸擔保服務門檻,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領域特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
8、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完善制度設計。抓緊制定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指導意見。
“三農”領域的硬任務不少
《意見》指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適應國內外復雜形勢變化對農村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
明后兩年的硬任務有哪些?包括了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階段性明顯改善,基本完成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等,涉及脫貧攻堅、人居環境、鄉村產業、農村改革等諸多方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說,之所以說是“硬”任務,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不可或缺性,脫貧攻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障糧食安全等都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二是緊迫性,從現在起到2020年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只剩下兩年時間;
三是艱巨性,這些問題解決起來需要付出真金白銀,需要真刀真槍地干。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能否落到實處,直接關系到農村工作硬任務能否按期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改變“三農”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在干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公共服務等方面切實把“優先”體現出來,動真格、見真章。
保障農產品供給,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億畝
《意見》提出,穩定糧食產量。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落地,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億畝。穩定完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舉措,挖掘品種、技術、減災等穩產增產潛力,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發揮糧食主產區優勢,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健全產糧大縣獎補政策。壓實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穩定糧食生產責任。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建設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
同時,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修編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統一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考核、上圖入庫。加強資金整合,創新投融資模式,建立多元籌資機制。實施區域化整體建設,推進田水林路電綜合配套,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優先向“兩區”安排。恢復啟動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將糖料蔗“雙高”基地建設范圍覆蓋到劃定的所有保護區。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與現代化建設。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力度。將稻谷、小麥作為必保品種,穩定玉米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進程。在提質增效基礎上,鞏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生產能力。加快推進并支持農業走出去,加強“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主動擴大國內緊缺農產品進口,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國農業企業集團,提高農業對外合作水平。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朱信凱說,應對農產品的國際貿易壓力,必須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降低成本,從而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牢牢把握農產品進口的主動權,拓展進口渠道,更好地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科學確定國內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提高國內安全保障能力。
始終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
對于農村土地改革,《意見》明確,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研究出臺配套政策,指導各地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體辦法,確保政策銜接平穩過渡。完善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礎上,開展“回頭看”,做好收尾工作,妥善化解遺留問題,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至農戶手中。健全土地流轉規范管理制度,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總結好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經驗,鞏固改革成果。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同時,在修改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完善制度設計。抓緊制定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指導意見。研究起草農村宅基地使用條例。開展閑置宅基地復墾試點。允許在縣域內開展全域鄉村閑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于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嚴格農業設施用地管理,滿足合理需求。鞏固“大棚房”問題整治成果。按照“取之于農,主要用之于農”的要求,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重點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扎實開展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調劑收益全部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村振興。加快修訂土地管理法、物權法等法律法規。
專家表示,改革開放從農村起步,農村改革始終是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是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有底線思維,《意見》給出了明確的規定,農村土地始終為集體所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