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想小鎮、云棲小鎮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鎮,形態各異、特色鮮明,成為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進程中的新亮點、新律動,被看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探索,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新模式,引發全國關注。
特色小鎮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創建的理念和做法哪些方面值得借鑒?新春伊始,記者走訪浙江特色小鎮創建一線,探究特色小鎮的歷史淵源、運行機制、發展理念,感受浙江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新探索。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塊狀經濟”的升級版
張焱是杭州銅米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在他的印象里,辦企業有紛繁復雜的手續。但是入駐夢想小鎮后,他感受到了巨大變化,各種手續都有綠色通道,每個公司還有專人對接輔導。“法律事務、工商手續、勞務招聘、場地租賃……就連‘老大難’的融資,都變得簡單了。”張焱說。
新型的眾創空間、創業青年的夢想社區、巨型的孵化器……在杭州市余杭區倉前鎮,剛剛建成一年的夢想小鎮擁有神奇的魔力,讓年輕創客、投資大咖趨之若鶩。
位于麗水甌江風情旅游度假區內的“古堰畫鄉小鎮”,沒有高樓大廈,有的是自然風光和藝術氛圍,大量畫家和攝影愛好者來此寫生、創作,隨之而來的住宿和餐飲需求促使當地村民發展出高端民宿經濟。
自2015年1月2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創建特色小鎮戰略一年多來,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小鎮如同漫天繁星散落在浙江大地上,成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引發全國關注。
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在與記者座談時強調,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七大新興產業,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
他認為,特色小鎮在浙江出現有深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首先是“八八戰略”中的浙江優勢論,民營經濟發達,創業創新勃發,山水資源充沛;其次是市場經濟“浙江實踐”,積累了諸多民間資本、市場主體發展經驗。
當這些條件遇到國外特色小鎮實踐的“催化”,“浙江版本”的特色小鎮創建破繭而出。
“特色小鎮的靈感來自于國外的特色小鎮,如瑞士的達沃斯小鎮、美國的格林威治對沖基金小鎮、法國的普羅旺斯小鎮,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對浙江優化生產力布局頗有啟迪。”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說。
從歷史淵源看,特色小鎮的提出,源于浙江“塊狀經濟”和區域特色產業30多年的實踐。但這些創造過輝煌的“塊狀經濟”,一度落入層次低、結構散、創新弱、品牌小的窠臼,如何變疊加為嵌入、變重量到重質、變模仿為創新,需要突破性的力量來沖擊。
跳出舊體制,打造新載體,特色小鎮撲面來。浙江省省長李強說:“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是具有歷史傳承、符合發展規律、切合浙江實際的重大決策和行政創新。”
小鎮創建堅持市場主導,杜絕“千鎮一面”
獨特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是浙江特色小鎮持續良性運行的保障。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特色小鎮用創建制代替審批制,徹底改變“爭個帽子睡大覺”的舊風氣。
建設上采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機制,堅持“達標了才命名,給財稅和土地等政策,不達標不命名,不給政策。”有獎有罰,扶持政策靈活有力,避免以往經濟開發區“一哄而上”的發展模式。
從目前已經創建的浙江省級特色小鎮來看,運作良好的都是市場化操作較好的小鎮。如嘉善的巧克力甜蜜小鎮、常山的賞石小鎮,依托企業投資,形成產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帶動上下游多個產業發展,實現收益上的“乘數效應”。
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鎮建設的關鍵所在。每個特色小鎮都緊扣七大產業和歷史經典產業,主攻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不能“百鎮一面”、同質競爭。
即便主攻同一產業,也要差異定位、細分領域、錯位發展,不能喪失獨特性。比如,云棲小鎮、夢想小鎮都是信息經濟特色小鎮,但云棲小鎮以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為特色,而夢想小鎮主攻“互聯網創業+風險投資”。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于新東認為,找準特色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舍近求遠、崇洋媚外和生搬硬套,沒有產業基礎,硬招商引資;二是選擇性“失明”,以為當地無特色可尋、可挖掘。“屬于小鎮自己的山水風光、風俗人情、土特產品、鎮街小巷、獨特經濟、個性產業、人文歷史皆可為特色。”
“產城人文”一體,江南韻味十足
浙江特色小鎮的形態“小而美”,是城鄉之間的詩意聯結,是“產城人文”一體的復合載體。
“骨架小”--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顏值高”--所有特色小鎮都要建成3A級以上景區,其中旅游類特色小鎮要按照5A級景區標準建設。
龍泉青瓷小鎮建筑低密度、低容積率,小鎮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風貌基礎上,讓回歸自然、田園生活不再遙遠。大唐襪藝小鎮現代感十足,以天然石材為主基調的小鎮簡潔現代,建筑物由一條名叫“美麗街”的瀝青小道聯接為有機整體。
特色小鎮是改革創新的產物,也是承接、推進改革的平臺。浙江省明確,特色小鎮的定位是綜合改革試驗區--凡是國家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上報;凡是國家和省里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實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許特色小鎮先行突破。
特色小鎮既承載歷史,又面向未來,是產業的文化傳承平臺。文化是每個特色小鎮的“內核”,文化基因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
傳承歷史的小鎮并不是被動發展或是純粹的“博物館”,如茶葉、絲綢、黃酒等小鎮,既挖掘千年歷史文化積淀,延續歷史文化根脈,傳承工藝文化精髓,又引領該產業創新發展,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
在經濟新常態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經濟、塊狀經濟、山水資源、歷史人文等獨特優勢,加快創建一批特色小鎮,這不僅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經濟結構轉化和動力轉換的現實難題,是浙江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新探索,使得浙江人“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再次噴涌而出。據統計,首批37個省級特色小鎮2015年新開工建設項目431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480億元,新入駐企業3300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2016-02-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